导读
近日,《我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现状与挑战:来自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最新一期的《中华内科杂志》(年7月第60卷第7期)发表[1],全面展现了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疾病诊治、学科资源与建设现状,揭示了我国RA诊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了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卫生政策与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为提升我国风湿免疫专科医务人员对RA的规范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提供参考,为普及大众对RA的科学认知与防治提供指导。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高致残性自身免疫病,以关节肿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病情多反复且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造成残疾,是我国最常见的系统性风湿病。除关节病变外,RA还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
一、我国RA患者的临床特点
1、病患多、病程长、中重度患者多、并存疾病多。
2、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且更年轻化。
3、预后更差:除关节外,RA亦会累及内脏。
4、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带来经济负担。
二、我国RA疾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普材料很少,疾病认知度低。
2、漏诊和误诊现象普遍,早期诊断率低。
3、诊治欠规范。
4、缺乏有效的疾病管理体系。
5、风湿科医师数量严重短缺。
其中,针对早期诊断率低的问题,《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6月)[2]提出自身抗体可在RA患者表现出临床典型症状前产生,并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而在RA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应用价值[3]。类风湿因子(RF)和抗瓜氨酸化肽/蛋白抗体(ACPA)因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被纳入RA分类标准,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亦成为临床实验室最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项目之一。
而且,自动化、定量检测方法是未来抗体检测发展的必然趋势。CLIA与ELISA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具备快速、自动化、标准化、定量检测及变异系数小等优点,已逐步应用于国内的临床实验室[2]。
三、我国在RA领域取得的成果
1、基础医学研究:主要表现在RA治疗的潜在机制及治疗靶点方面,对推动RA的机制研究与精准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2、临床医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RA注册数据库、以项目促规范治疗模式的探讨。
3、风湿免疫专科医师队伍快速、高质量发展:建立全国RA研究协作网,“一市一科一中心”项目建设。
4、发布RA诊治指南:制定了《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四、我国风湿免疫病学学科发展前景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基本标准指引(试行)》,同时我国首个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也正式成立。这将极大助力我国风湿免疫病学科建设与发展。亚辉龙类风湿关节炎检测试剂采用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极大地满足临床诊疗需求。作为中国自身免疫诊断领域的先驱企业,亚辉龙将继续秉承“专注生命健康事业,努力让科技造福人类”的企业使命,持续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1]田新平,李梦涛,曾小峰.我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现状与挑战:来自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年年度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60(7):-.DOI:10..
[2]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自身抗体检测专业委员会,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60(6):-.
[3]NielenMM,vanSchaardenburgD,ReesinkHW,etal.Specificautoantibodiesprecedethesymptomsofrheumatoidarthritis:astudyofserialmeasurementsinblooddonors[J].ArthritisRheum,,50(2):?.DOI:10./art..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zmzhgjy/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