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肾内科主任
说起老唐的关节痛,根据他的回忆,至少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起初,老唐的疼痛部位只出现在左脚第一足趾关节,后来发现左脚的踝关节也出现了疼痛,这种疼痛发作起来是非常痛的,同时还伴有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等现象,除了这两个关节之外,逐渐有更多的关节也出现类似的疼痛,而且关节疼痛常常在夜间发作。就这样,这七八年来每年都会发作3-5次,每次都会去村卫生院或小诊所使用激素或止痛药。可惜的是,老医院诊治。
直到数周前,老唐遇到了与他同样遭遇的朋友,看到老唐的病情后,说可能与肾病有关,建医院检查肾脏,老唐医院做进一步化验检查。我们详细了解了老唐的病情并经全面检查之后,发现他的肾病已经非常严重了,肾功能已出现明显异常,血肌酐超标到μmol/L。可以确定的是,老唐的关节痛与肾病是密切相关的,诊断为:1、慢性尿酸性肾病;2、原发性高尿酸血症;3、慢性肾脏病(CKD)3b期(慢性肾功能不全);4、痛风性关节炎;5、高血压3级;6、2型糖尿病。
由此可见,老唐所患肾病就是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却并不清楚或并不重视还有“第四高”,即血尿酸升高。而老唐所患的尿酸性肾病及痛风性关节炎都是由高尿酸血症逐渐发展而来的,若不能积极治疗与科学管理,其中尿酸性肾病还会继续进展,直至发展成尿毒症。目前,老唐的慢性肾脏病已经到了CKD3b期,与CKD5期的尿毒症并不遥远。
尿酸性肾病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肾病?尿酸性肾病也称高尿酸血症肾病,它是由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引起的,或为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为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肾脏损害,即伴有尿酸或尿酸盐沉积于肾内,从而引起肾结石、肾内或尿路梗阻、间质性肾炎、急性肾损伤或慢性肾功能不全为表现的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可有泌尿系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轻度水肿、夜尿增多、高血压、镜下血尿、血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等,往往还同时伴有多个部位的痛风性关节炎表现。
老唐的尿酸性肾病已经进展到了较为严重阶段的慢性肾脏病3b期,已经不是预防的问题,而是如何治疗的问题。假若还能回到七八年前,那又该如何防止尿酸性肾病?如果能养成如下四个好习惯,或许老唐不会得尿酸性肾病,至少不会如此严重。
1.控制高热量食物
刚步入老年,今年年龄62岁的老唐,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那个年代,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吃得总是比较多,由于怕浪费,子女吃不完的饭菜也总是自己全都吃了,其中不少就属于高热量食物。就这样,老唐的体重越来越重,根据老唐自己的回忆,以前体重曾经达到85公斤,患有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使糖酵解过程及游离脂肪酸代谢过程中血尿酸生成增加,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直接导致血尿酸升高。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中70%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因此,控制高热量食物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代谢综合征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虽然后来老唐的体重有所下降,那是因为并发了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并非病情好转。
2.少吃高嘌呤食物
痛风性关节炎与尿酸性肾病的基础就是高尿酸血症,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即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长期摄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就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继而并发痛风性关节炎与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关节痛与血肌酐升高。一般将每克食物中嘌呤含量超过mg的食物称为高嘌呤食物,50-mg称为中等嘌呤食物。然而,老唐喜欢吃的食物不少就属于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如蛤蜊、带鱼及海鳗等)、动物内脏(猪肝、猪腰子及鸡肝等)、荤汤(浓肉汤、骨头汤或鸡汤等)、菌菇(香菇等)。除此之外,老唐还特别喜欢喝啤酒,一喝就是3、5瓶,这也是导致老唐罹患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少吃或不吃高嘌呤食物,就可以预防高尿酸血症。
3.加强运动减体重
老唐的生活与工作还是比较单一的,除了自家那点农田需要做的农活之外,平时就是打麻将,根本谈不上科学运动或锻炼。然而,对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说,除了控制饮食之外,加重运动与减体重也是治疗或预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锻炼并配合饮食,就能达到非常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每天应坚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至少每周不少于5次这样的运动或锻炼,肥胖者或体重超重者就能减体重,也有助于降低包括高尿酸血症在内的“四高”,从而预防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发的痛风性关节炎与尿酸性肾病等病痛。
4.早用降尿酸药物
其实,老唐的血尿酸水平早就比较高了,只是当时并没有做相关检查。若能尽早使用降尿酸药物,不至于发展到后来如此严重的痛风与肾衰。关于降尿酸治疗,一般选择这两类药物:一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及丙磺舒等,使用这类药物需碱化尿液,即加用碳酸氢钠片,同时还必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zgjydff/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