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解剖
踝部骨折是指胫骨腓骨远端发生的骨折,绝大多数属于关节内骨折,且常伴有距骨脱位,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2距骨组成。胫骨下端内侧向下的骨突称为内踝,其后缘向下突出者称为后踝,腓骨下端骨突称为外踝。外踝比较窄而长,位于内踝后约1cm、下约0.5cm,内踝的三角韧带也较外踝的腓距、腓跟韧带坚强,故阻止外翻的力量大,阻止内翻力量小。内、外、后三踝构成踝穴,而距骨居于其中,呈屈戌关节。胫腓骨下端之间被坚强而有弹性的下胫腓韧带连接在一起,距骨分为体、颈、头三部,其体前宽后窄,其上面为鞍状关节面,当做背伸运动时,距骨体之宽部进入踝穴,腓骨外踝稍向外后侧分开,而踝穴较跖屈时能增宽1.5–2mm容纳距骨体,当下胫腓韧带紧张时,关节面紧贴,关节稳定,不易扭伤,但暴力太大仍可造成骨折,而踝关节处于跖屈位(如下楼或下楼梯时),下胫腓韧带会松弛,关节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9%,居关节内骨折的首位。充分了解患者损伤情况,有利于我们决定康复治疗的早晚、早起保护方式、负重时间、训练方法和方案的不同。
踝关节陈旧性骨折仍是目前创伤骨科和足踝外科的一大难题,临床上需综合考虑患者具体症状、力线情况、影像学表现及效果期望等因素,以制订最优化的个体治疗方案。对于力线良好,但有撞击或轻度关节炎表现的患者,关节清理或关节牵开可有效缓解症状,延缓关节炎的发展。对于力线不佳的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患者,截骨矫形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纠正下肢力线可有效延缓关节炎发展,最大限度保留关节功能。而对于终末期关节炎的患者,只能通过挽救性手术缓解症状。因此,对于踝关节陈旧性骨折患者,应早期手术干预,解剖恢复下肢力线及生物力学正常分布,从而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踝关节或因术后康复不当而引发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功能障碍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病因
关节内骨折和严重的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创伤机制之一,由此引发的踝关节不协调、力线排列不齐和关节脱位是导致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创伤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亦是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易感因素。在绝大多数急性踝关节骨折中,关节镜检查均可发现伴随有软骨损伤。同时可以预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趋势。踝关节不稳的程度并不决定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频率,单次扭伤与多次扭伤导致的发病概率相当,且单次扭伤发展到病程终末期的时间更短,故推测病程进展程度与软骨损伤的程度有关。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常表现为原发性关节炎的典型症状,如关节僵硬、肿胀、关节活动度减小、局部炎症,随着活动量增加疼痛加剧,严重者出现跛行等症状。其出现的症状不同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不同。急性损伤导致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常出现中至重度相关症状伴随非炎性滑膜炎。另外创伤性关节炎不及时进行治疗晚期会出现骨质疏松的并发风险,导致全身性骨量减少,表现为单位体积骨量降低,矿盐和骨基质比例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而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机会。重视绝经后和随年龄增大而发生的骨量丢失。对已患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还应加强陪护,预防发生骨折。对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注意饮食调养以保证足量的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人。体育锻炼对于骨量的积累及减少发病极其有益,并有利于提高机体素质。
中医将创伤性关节炎分为三型:
(1)损骨血凝型,症见患处肿痛,动则加剧,功能受限,身倦乏力,少气,自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虚。治宜活血续损、通络止痛。
(2)体虚劳损型,症见关节畸形,隐痛酸痛,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乏力自汗,舌质淡苔白,脉虚。治宜补虚续损,通脉止痛为主。
(3)阳虚寒滞型,年高肾亏,久病伤肾,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关节剧痛,遇寒痛剧,不可伸屈,膝腰酸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以补肾壮阳、祛寒镇痛为主。
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饮食护理事项
1、多吃含类黄酮的食物。患有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在治疗时,需配合饮食调理,这样对病情的康复更有帮助。生物类黄酮可以加强关节内胶质的能力,减缓发炎的反应,加速关节伤害的复原。可以多吃柑橘、水果、草莓、有核的水果(比如樱桃、李子)、绿茶等具有颜色的新鲜蔬果类。
2、多吃抗氧化剂的食物。创伤性关节患者,应多吃一些有利于康复的食物。身体里有过多的自由基,会侵袭或摧毁关节组织。关节炎本身也可能引发、加速新的自由基形成;使用抗氧化剂,能够对抗自由基,减轻关节炎。可以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像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杏桃、芒果、木瓜、南瓜、菠菜、番薯)、维生素c(橙子、奇异果、葡萄、香瓜、番茄、青椒、芥兰)、维生素e(麦芽、葵瓜子、杏仁、核桃、腰果、花生、绿叶蔬菜)、硒(大蒜、洋葱、海产类)。
3、补充钙质。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应合理补充钙质,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补充的量一定要掌握好,要是过量的话,会有碍病情的恢复。成人每天的钙质摄取量应达毫克,其中,牛奶是最好的钙质来源,成人1天应喝1-2杯牛奶(1杯为毫升),也可多吃带骨的小鱼、虾类、蛤和牡蛎等。此外,豆类、豆制品和深色蔬菜,也含有钙质。
4、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对于患病的人群来说,饮食原则很重要,也许这种食物看似对身体好,但当患病后,就有可能成为有碍健康的杀手,因此,要了解饮食原则。关节炎是一种发炎反应,而前列腺素是造成发炎反应的罪魁祸首,部分来自动物油的脂肪酸,是前列腺素的先驱物,会加重发炎反应,所以烹饪食物时,应避免使用动物油。omega-3脂肪酸可阻止前列腺素产生,进而减轻关节发炎。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一个成功的骨折手术,只能说骨折治愈了一半,是否能够完全治愈,还要依靠手术后的功能锻炼。在骨痂形成期及塑型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功能锻炼,关节最后处于强直的状态,无法屈伸活动,完全丧失了关节功能,那么患者就会残疾,丧失一定的行动能力,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这些均需要及时合理的康复才能改善,医院进行康复治疗,预防后遗症和并发症。康复治疗具有如下作用: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循环,肌肉收缩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与骨化,促进骨愈合,防止骨脱钙。
2.维持一定的肌肉收缩运动,可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3.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其短缩,并能促进关节内润滑液的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关节内黏连。
4.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减轻水肿与黏连。
足趾被动练习
足趾主动活动
空中自行车动作
交替抬腿练习
膝关节屈曲
■定期骨科门诊复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是否可以完全弃拐
■药物治疗,缓解不适,及时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
■根据行走的稳定度,从双拐逐渐向单拐、手杖过渡,直至弃拐
■逐渐提高行走的速度,一般不建议3月后开始体育活动,术后6月后开始为宜
■增加负重及单腿负重下的锻炼。单腿站立及跨步训练;
继续加强肌力及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
适应不同的行走环境,如社区、马路、超市或山地;
开始适应工作环境,逐渐恢复工作,逐渐了解环境中存在的障碍,避免二次伤害,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工作时间及强度。
■3个月后可以开始由慢走过渡到快走练习,并练习加强小腿三头肌力量,进行平衡训练等;
■4-5月:患肢可适应轻松体力活动;
■6-7月:6个月后可开始恢复正常体力劳动和运动。
正确的手术治疗+规范的康复治疗=成功
And
医生诊治+患者配合=成功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lnrgjy/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