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
诊疗现状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致残性自身免疫疾病。RA作为一种进展性关节疾病,如果关节炎症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将会造成关节软骨与骨破坏。RA不仅累及关节,还可累及关节外组织,如出现类风湿结节、皮肤黏膜病变、浆膜炎、心血管病变、肺部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和血液系统疾病等,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损害。
疾病认识程度
目前我国仍存在风湿免疫病专业知识普及程度低的问题。无论是专业医务工作者,还是公众、患者对RA疾病的认知度都非常低,使RA的早期诊治面临着巨大挑战。迄今为止,我国RA的漏诊和误诊现象仍比较普遍,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根据CREDIT数据显示,我国RA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1年,而控制RA的最佳“治疗机会窗”为发病后的1年之内。
治疗达标率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致残性自身免疫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家庭都有很大的负担。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达标率不高,经济发达地区达标率大约不超过50%,原因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缺医“、“少药”问题仍是风湿界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
缺医少药
缺医:由于风湿免疫病学科创建时间短,在学科建设方面也较为滞后,学科设置不全、地区间学科发展不平衡,风湿免疫科专科医师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目前国家针对这一现象,大医院对风湿免疫学科的建设与管理,以不断提高风湿免疫病的诊治能力和规范化水平,近年来已有了不错的成效。
少药:目前在我国RA常用治疗药物的使用率远低于国际水平,尤其是以托法替布为代表的创新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JAK酶抑制剂的使用率仅为0.7%。不仅如此,药物不规范使用问题也较为突出,如药物使用疗程不足或同一种药物长疗程、大剂量等不规范使用问题比较突出,RA的规范治疗有待加强。
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断或延缓关节结构破坏、阻止关节发生畸形与残疾、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可避免或显著减慢多达90%患者的关节损伤进展,从而预防不可逆的残疾的发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坚持早诊早治、积极治疗的治疗策略,这样病情就容易控制,恢复得也更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gjywh/8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