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踝关节炎 >> 关节炎危害 >> 正文 >> 正文

强直性脊柱炎

来源:踝关节炎 时间:2021-12-20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腰和(或)脊柱、腹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或不对称性外周寡关节炎、尤其是下肢寡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

(2)夜间痛或晨僵明显。

(3)活动后缓解。

(4)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着点病。

(5)虹膜睫状体炎现在症或既往史。

(6)AS家族史或HLA-B27阳性。

(7)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迅速缓解症状。

2.影像学或病理学

(1)双侧X线骶髂关节炎≥Ⅲ期。

(2)双侧CT骶髂关节炎≥Ⅱ期。

(3)CT骶髂关节炎不足Ⅱ级者,可行MRI检查。如表现软骨破坏、关节旁水肿和(或)广泛脂肪沉积,尤其动态增强检查关节或关节旁增强强度20%,且增强斜率10%/min者。

(4)骶髂关节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者。

3.诊断

符合临床标准第1项及其他各项中之3项,以及影像学、病理学标准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AS。

髋关节病变的发生率高吗?

答:约30-5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病变。地区差别较大,中国AS人群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中国南方区域,约有9%的AS患者,其首发症状为髋关节病变。髋关节病变患者,约有三分之一出现髋关节骨性强直,乡村、山区、落后地区,这一比例更高。

哪些人容易发生髋关节病变?

答:1.发病时年纪较小(例如22岁)者。2.父亲或母亲或近亲也患有AS者。3.早期出现膝关节、踝关节等外周关节炎者。4.女性髋关节病变发生率略高于男性,病情也稍严重。5.炎症指标长时间显著异常者。

髋关节病变的发生,有没有“危险期”?

答:据不完全统计,约90%的髋关节病变发生于起病5年内,绝大部分发生于起病10年内。所以,如果度过5年、甚至10年“危险期”,则髋关节病变的机会很小。所以,老病号们不必忧心忡忡。

髋关节病变可能会出现什么症状和危害?

早期的症状有:髋部、腹股沟、大腿内侧、臀部疼痛,且多剧烈。继而髋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肌肉萎缩,最后出现骨性强直(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生活起居困难,是AS致残的主要原因。例如9年前我科曾到广东某山区县调查,发现AS致残有85%以上由此所致。

很多患者最终要经受“换髋关节”,以恢复部分功能。此举除肉体痛苦、经济负担外,年纪轻轻就需要“换关节”的病友,从远期看难免需要“翻修”。“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再坚固的人工假体日复一日也难免损耗。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因炎症而萎缩、挛缩,也制约换关节之后的功能和使用寿命。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说,医生告诉他自己的的腰背部片子呈现竹节样改变。那么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竹节样改变呢?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病变,最先起始于骶髂关节。随后,通常自下而上地由腰椎累及胸椎和颈椎,致使整个脊柱受到侵犯。脊柱病变在X线片的早期表现,有椎体的骨质疏松和方形变形及椎小关节模糊。晚期有椎旁韧带钙化及骨桥形成。

强直性脊柱炎典型的骨桥开始于腰椎和胸椎连接部附近,呈线状界限不清的钙化,靠近椎体前缘和侧缘处,由此垂直延伸,发展成连接上下椎体的骨桥。脊柱正位或侧位X线片可见骨桥向两侧或向前侧呈弧形影。在疾病晚期,这种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类似竹节状外观,故有竹节状脊柱之称。这种竹节状脊柱的发生率,据10年以前的统计资料约占25%。现在,由于医学发展,多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竹节状脊柱的发生中已明显减少。

强直性脊柱炎的竹节样改变多发生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因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节变后,不必有太多的担心,只要进行合理的治疗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gjywh/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