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秋天的脚步也愈来愈近。秋季是一个阳气渐收,气候干燥的季节,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干咳、喉咙疼痛、皮肤干燥等。因此为了预防秋燥,保持健康,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润肺保肝。在秋季养生中,润肺被誉为最佳选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秋天润燥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秋燥”会带来哪些危害?
秋燥的主要症状有微有发热,鼻咽干燥、咳嗽痰稀,容易感到心烦口渴,胸闷肋痛等。那么,“凉燥”会对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
1.肺
秋季寒邪特别容易伤肺,燥邪也容易伤肺,肺为五脏之华盖,凉燥之邪不论是从皮毛而入还是从口鼻而入,皆可内归于肺。从皮毛而入表现为怕冷、少汗或不出汗,从口鼻而入的表现为鼻干、咽燥、嗓子痒,进一步伤肺还可能出现咳嗽痰粘等症状。
肺主宣发和肃降,沉降过度就会影响肺宣肃的功能,导致宣肃失司,发生咳嗽、有痰。
2.胃肠
秋季的凉燥不仅会伤肺,还会进一步伤胃肠,出现泄泻劳倦等症状。秋季感冒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后很快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这种情况称为秋冬季腹泻,一般从纬度高的北方逐渐向南方蔓延,北京地区10月份是高发时间。
3.心脑
秋季皮肤干燥,血管收缩,有时会出现头痛头晕,甚至会引发心脏的不舒服,有的还会引起胸痹,所以,凉燥容易诱发心脑疾病。
4.腿脚
寒袭经络者,手足拘急,凉燥虽是次寒,但也会侵袭腿脚关节,使筋脉拘急,引发老寒腿、关节炎等疾病,或出现抽筋现象。
3.凉燥的典型症状
口干舌燥、嗓子发痒、流鼻涕、鼻塞不通、打喷嚏、受风头疼、抽筋、干咳、大便干燥、口鼻发干、浑身发痒、关节痛、浑身发紧、怕冷,而且凉燥咳嗽的痰比较黏,很难咳出来,舌质不红,舌苔不黄,薄白苔,津液少
预防“凉燥”,春捂秋冻有讲究
虽说“秋冻”有一些好处,但专家提示,“秋冻”也要因人而异。
‘秋冻’这种养生方法,更适合青壮年或体质较好的人,而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患有基础类疾病的人,以及老人和儿童,还是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千万不要一味地追求‘秋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秋季不宜赤膊露体,以防止着凉感冒。
既要防止“捂过度”,还要防止“冻过度”。
1.穿衣适度
这里推荐洋葱穿衣法,老人小孩儿都适用。也就是要像洋葱一样,穿多几层。每层的厚度差不多,一方面两件衣服之间形成隔绝冷空气的夹层,起到保暖作用。另一方面,穿上一件衣服或者脱掉一件衣服时,体感的温度是逐渐变化的。
后颈温热:说明穿得刚好;
后颈出汗:说明需要适量减衣;
后颈有点凉:可以适当加衣。
秋季的时候阳光下热,阴凉底下很凉,所以,阴凉底下汗出当风,容易虚邪贼风侵入从而得病。
2.这些部位保护好
“秋冻”时,有些部位是要避免着凉的。夏天很多人为追求时髦,会穿露肚脐、露脚踝的裤子。天气转凉之后,腹部、脚踝、膝盖、颈椎这些部位一定不能挨冻。
3.防湿邪贼风
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还有很多,此时须防湿气阴邪。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薏米、冬瓜、莲藕、山药等等。
4.头要凉
让头部尽量适应温度的变化。别太捂着,古人此时有“勿戴暖帽”之说,不要稍微有点降温就马上戴很暖的帽子。有大风的时候,可以戴单帽。等到真正冷下来的深秋和冬天,再去戴暖一点的帽子。
5.少食
秋风已凉,人的胃口也会比苦夏的时候好很多,忍不住就吃了很多。殊不知吃得太多,其实身体并不需要,代谢不掉的就会堆积在身体中,越来越胖,越来越痰湿。
6.多食秋季“四宝”
梨是秋季很好的水果,适当吃一些有润燥的作用,但梨性偏寒,对温燥的人非常适合,不适宜润“凉燥”。
百合煮汤或者炖粥,每天适量食用,对于预防秋季干燥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非常有效。
银耳富含胶质蛋白和多糖类物质,有助于保护呼吸道黏膜,增强免疫功能。
蜂蜜具有滋润肺脏、润喉止咳的作用,可以改善呼吸道干燥和咳嗽的症状。
如果咳嗽老不好,记得找来医生,帮你药到病除,没烦恼。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zmzhgjy/1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