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
TtoT治疗目标
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正式提出,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目标治疗是达到临床缓解,而对于中长病程RA患者,疾病低活动度可作为替代目标。
年EULAR在RA治疗推荐更新中再次强调,RA患者的治疗均应以达到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为目标。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达到治疗目标呢?今天,就来简单介绍一下RA常用的疾病活动度评估方法。
总体评价指标
VAS、PGA、MDGA
HAQ
1.VAS(疼痛视觉模拟标尺)
使用10cm长的标尺,从0~10有10个刻度,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让患者量化选择符合自己疼痛感受的刻度,能够直观地显示疼痛程度。
2.PGA(患者总体评估)
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感受回答关于他们受疾病影响程度的问题,并使用0~10的量化评分表进行评价,0代表健康,10代表最差。
3.MDGA(医生总体评价)
医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患者疾病状态进行评价,同样使用0~10分的量化表,评分越高表示疾病状态越差。
4.HAQ(健康评估问卷)
HAQ问卷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残疾、不舒服、药物副作用及花费,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功能越差。评估RA患者最常用的是残疾问卷,具体如下:
为提高评估的时效性,医生通常将以上问卷进行简化,仅保留8个提问:即①自己穿衣服,包括系鞋带和纽扣。②上床、下床。③端一满杯水送到嘴边。④在室外的平地上行走。⑤自己洗澡,并且擦干身体。⑥蹲下,拾起地上的衣服。⑦开关水龙头或瓶塞。⑧上下车。患者得分越高,功能越差。
量化评价指标
1.年ACR:诱导RA完全缓解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订的的临床缓解标准(年):
①无疲劳感
②无关节痛
③无关节压痛或关节活动痛
④无关节肿胀或腱鞘肿胀
⑤晨僵≤15分钟
⑥血沉正常(魏氏法,女性30mm/h,男性20mm/h)
需满足6项中的5项,并连续维持2个月。
改良ACR标准:省略了以上第1项,5项中需满足4项。
2.DAS及DAS28
EULAR提出的评估标准,最初为DAS44,即检查44个指定关节。DAS44包括4项核心指标:关节指数(RAI)、关节肿胀数(SJC)、急性期反应物水平(ESR或CRP)、mm疼痛视觉模拟标尺(VASmm)。
因使用DAS44评定时关节检查耗时较长,且计算指定的28个关节的肿胀数和压痛数与DAS44同样有效而可靠,于是提出简化的DAS28评分法。(TJC压痛关节数,SJC肿胀关节数)
DAS28可以随时评估患者疾病活动度,在临床上使用广泛。
3.SDAI及CDAI
SDAI: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
由DAS标准演化而来,与DAS28相比计算更加简便,CRP代替了ESR,添加了MDGA指标。
CDAI: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数
基于DAS标准演化而来,CDAI标准无需实验室检查即可判断疾病活动度。
4.ACR/EULARRA缓解标准
年ACR/EULAR定义的RA疾病缓解标准(评估时可采用以下两种中的任意一种标准):
基于Boolean定义
任何时间点,患者需满足下列要求:
①压痛关节数≤1
②肿胀关节数≤1
③CRP≤1mg/dL
④PGA≤1(0~10标尺)
基于指数定义
任何时间点,患者SDAI≤3.3
年中国RA诊疗指南指出,年ACR/EULARRA缓解标准特异度较高,便于评价与记忆,因此已逐渐采用于临床实践,但其达标率较低,故而医师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疾病评估标准。
5.ACR20/50/70
年ACR提出的一项评价RA疾病缓解程度的标准:
①压痛关节数(TJC)(28个关节)
②肿胀关节数(SJC)(28个关节)
③疼痛视觉模拟标尺(VAS)
④医生总体病情评估(MDGA)
⑤患者总体病情评估(PGA)
⑥物理功能评估(HAQ)
⑦急性期反应物水平(ESR或CRP)
(28个关节分别为PIP、MCP、腕、肘、肩、膝关节)
根据ACR标准,若患者TJC和SJC改善≥20%,且以下五项中至少三项改善≥20%:①VAS②PGA③MDGA④HAQ⑤ESR或CRP,就称为达到ACR20。参照以上标准,如果改善程度≥50%或≥70%,则称为达到ACR50或ACR70。
其中,ACR20能有效评估某种治疗方式或治疗药物的疗效,被视为临床试验评估中的金标准,也是FDA用于评定RA新药疗效的工具。但ACR标准无法及时评估患者的疾病活动程度,不能应用于患者间的比较,且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没有评估价值。
疾病缓解or低疾病活动度
达到疾病缓解或许是RA患者的最终目标,然而对于达到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继续以达到疾病缓解为目标的治疗或许并不能得到额外的临床获益,反而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对于不能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争取病情控制在最低疾病活动度状态是次要目标,这对控制病情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04:-.
[2]牛红青,张莉芸,李小峰,刘雅妮.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01:55-57.
[3]刘素苗,张莉芸,陆翔.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08:-.
王建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副主任、教学主任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京津冀风湿病共同体学术指导专家
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药专家下基层暨学术经验继承工程指导老师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协同方法治疗各种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痛风、干燥综合征、产后风湿症、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血管炎、硬皮病等。
门诊时间
●医院M栋2层中医风湿病科
周一上午24诊室
周四下午26诊室
●医院风湿病科(目前因疫情原因暂停顺义门诊,恢复时间待定)
周一下午(隔周出诊)
更多健康科普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zgjydff/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