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大精深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中医医学中将其归类为“骨痹”和“膝痹病”,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高,退行性变,使患者产生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炎症僵硬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通过多年的骨病临床经验,就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作综述。结果表明: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效果明显。尤其是古法膏药外敷搭配气血内调,不仅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且治疗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适合长期研究和推广。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祖国医学中将其归类为“骨痹”和“膝痹病”,多由风、寒、湿邪外因侵袭膝关节。
内因: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骨失所养;进而导致的以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间隙变窄有摩擦音,炎症疼痛,肌肉粘连僵硬等症状的退行性关节疾病。我国38~60岁的人群中78.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炎。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已达80%以上。大约40%的男性和47%的女性在一生中会受到其的影响。本文就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见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1外治法
1.1中药外敷
我们使用生联堂精选的多味中药熬制成膏药等剂型,使药物贴敷在皮肤上渗透至病灶。通过临床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例,对照组使用骨痛贴膏治疗例。结果:两组治疗后7天症状分级量化。贴敷膏药膝关节疼痛指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反之使用镇痛药物仅能缓解当时疼痛症状,对长期膝关节疼痛无治愈作用。
2内调法
中药内服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上首先要辨证治疗,通过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等药物手段对因加减治疗。可使用西藏红花汤剂,调肝补肾的膏滋,或蛇酒等配合外敷治疗。临床共计53例患者,结果显示治愈39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3%。外邪致病久病必累及其他脏腑经络,因此通经活血内治外敷效果更佳。
.3日常按摩保健
按摩是以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日常通过此种理疗手法,对关节炎的治疗巩固也非常有帮助。常见按摩法如旋膝盖,双手掌心紧按双膝,先向外旋转10次,再向内旋转10次,具有驱逐风邪、灵活筋骨、增强膝部功能,按摩犊鼻穴,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膝盖骨下面外边的凹窝),指压穴位,按揉1-2分钟即可,按摩膝眼穴,定位髌骨(俗称膝盖骨)下方两侧凹陷处,内侧为内膝眼,外侧为外膝眼(即犊鼻),同样按揉1-2分钟即可,都能有效的缓解膝关节痛。但,并不能从内根治。
3针刺治疗
针刺选穴运用腧穴理论辨证取穴,再行提插捻转等针刺手法对症治疗,在治疗上操作简便,无任何毒副作用,通过针灸刺疗的方法以痛为俞、局部取穴为针刺基本原则,选取穴位: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穴,治疗效果初时明显,能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但是复发率高且无法有效的根治,仅能作为辅助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引发的以增生破坏的关节软骨病变。可因年龄、男女、遗传、损伤、继发性膝关节疾病、天气变化等多种原因引起。我国现处于老年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使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病数量也不断提高,西医在保守治疗上以口服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为主,但此类药物只能缓解疼痛无法彻底治愈,长期服用副作用大,手术治疗的价格昂贵。因此运用中医方法治疗就目前而言更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
中医医学在很早就有治疗“骨痹”及“膝痹病”的记载和治法,现代医家的研究更将此疾病的治疗深入。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上,研究者也各有其方,总的研究方向都以治愈病情,减小副作用的产生,降低治疗的费用,并以患者能够接受的程度为主。
中医医学在治疗上更注重整体辨证,表里同治,在缓解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上更有优势,同时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且治疗费用低,安全无创,患者易于接受适等优点,使得中医治疗方案相对更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生联堂中医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zgjydff/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