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困难或不幸,我们可以被不幸打败,同时也可以选择努力把不幸当作动力。二者的区别便是,把不幸当作不幸,并为此而逃避、怨天尤人,只会在泥泞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
如果把不幸当作动力,从不幸中汲取营养,化苦难为前行的动力,则能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拨云见日沐浴阳光。
6岁患上“不死的癌症”
年3月,矣晓沅在云南玉溪出生,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中彝族的一员。6岁之前,他和其他孩子一样,一切都按照正常的成长规律进行着。他在成长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会让他的父母感到无比高兴。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矣晓沅6岁时,上天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有一天他突然发高烧,而就是那次高烧,矣晓沅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病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可想而知,才6岁的孩子就患上此病,命运对他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也是从那时起,矣晓沅的关节开始变得肿大起来,行动越来越不方便,慢慢地跑不快了、跳不高了、甚至到走不动、站不起来。
这样的过程,对于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真的是太残忍了。但面对这样的情况,他的父母也想了很多办法,可是仍然无法帮助孩子好转,即使再不愿意看到孩子这样,也只能是满脸的无奈与难过。
11岁成为“轮椅男孩”
矣晓沅经历了几年的疾病折磨,身体素质变差,已经无法靠双腿行走,只能接受“坐在轮椅”上这个现实,那时,矣晓沅才11岁,不得不成为“轮椅男孩”。
其实,矣晓沅看到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小朋友,他们可以自由活动,能跑能跳,心里又何曾不难受。他也想自己能够站起来,和他们一起玩耍、游戏。但这似乎只能成为一种奢望,根本无法实现。
矣晓沅“坐在轮椅”上以后,情绪曾一度消沉,心生绝望。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的人生肯定就毁了。好在他把读书、做题当成自己的救命稻草,这也成为他与命运进行抗争的一种方法。
后来,矣晓沅在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下,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会以感恩之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他在父母的帮助下,也确定了自己未来努力方向。
勤奋读书,以分考上清华
清华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府,有多少学子梦想着能够迈入清华的大门,到那里继续去学习和深造。可是,清华的门槛也确实不低,每年各省市考入清华的学子非常少,竞争十分激烈。
对于“轮椅男孩”矣晓沅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他虽然饱受疾病的折磨,身心受到了不小的创伤,但他能够迅速从不幸中摆脱出来,正视自己面临的困境,他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改变命运。
他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把自己未来的学习定位在不需要太多体力劳动的计算机专业上。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一个清晰的目标,学习劲头也越来越足,学习成绩非常优异。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矣晓沅凭借自己坚韧的品质、不服输的精神,最终以分考上了清华大学。
逆袭,荣获清华“特等奖学金”
矣晓沅虽然考入了清华,但清华可是卧虎藏龙之地,那里的学生都是各省市的精英,学习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所以矣晓沅初入清华后,尽管他学习很努力,由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专业,学习上并不能得心应手,没想到却出现了挂科这一情况。
挂科后的他心里十分难受,更是不甘心。于是,他为了尽快适应清华学习环境,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做题,练习编程。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学习到凌晨1点钟,早上六点半就起床。母亲由于担心他的身体,就陪他一起上大学,充当他的“拐杖”。
通过矣晓沅的不懈努力,终于由挂科冲到了年级前十名,还荣获了清华“特等奖学金”,这也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
矣晓沅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小小年纪就身患疾病,承受他那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痛苦。但他在父母和老师鼓励帮助下,却能够重拾生活的信心。没有向不幸低头,更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活出精彩的自己。
他以分考上人人向往的清华大学,通过在清华学习深造,把自己打造成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为一名令人佩服的男子汉。那么,我们作为正常人,又有何理由不去努力和拼搏呢?身为健康的学子,更应该拿出勇气为自己的将来铺路奠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zgjydff/1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