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蕊
来源: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
肠病性关节炎(Enteropathicarthritis)的定义为炎症性肠病(IBD)相关的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本文对近年来肠病性关节炎的病因及治疗进展上做一综述。
IBD和脊柱关节炎(SpA)有共同的发病机制1.环境方面:抗原呈递细胞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2.结构方面:肠道高度表达钙黏蛋白(E-cadherins);
3.基因方面:IL-12/23受体和信号通路的组成;
4.先天免疫:TLR-2和TLR-4)获得性免疫:Th1,Th17,Treg在肠粘膜(IBD)和滑液中(SpA,lesssoTreg);
5.细胞因子:以TNFa,IL-23通路最突出。如AS患者肠道通透性增加,70%的AS有胃肠道炎症,6.8%~12%的AS发展为明显的IBD。
肠病性关节炎分为四型肠病性关节炎分为外周I型(少关节炎型),外周II型(多关节炎型),骶髂关节炎型,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型。
外周关节炎通常是非侵蚀性的,少关节炎型受累关节数小于5个,可在疾病早期或IBD复发时出现,多为非对称性,大关节多见;多关节炎型受累关节大于等于5个,多在疾病慢性期起病,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多为对称性,且关节炎的出现和IBD的疾病活动度无关。
Crohn’s和UC的关节受累均以下肢大关节如膝、踝关节多见,亦可累及肩、肘和腕关节,但UC受累范围较广泛可累及PIP关节和MCP/MTP关节,髋关节受累亦占相当比例。
肠病性关节炎的患病率根据分型不同略有不同。外周关节炎为13%(10%UC,20%CD),无症状骶髂关节炎为18%,骶髂关节炎10%~18%,中轴关节炎10-50%。外周关节炎女性发病更常见,而脊柱炎男女比例相当。
IBD和AS有共同的基因通路尤其是HLA-B27,有骶髂关节炎的IBD其B27阳性率为9%~41%,有少关节炎的IBD患者其B27阳性率和没有关节炎的IBD相比为26%vs7%,有骶髂关节炎的IBD患者和没有受累的IBD患者相比B27阳性率为60%vs8%。
治疗方面由于NSAIDs可能导致肠道病变,故不推荐在IBD活动期使用,即使在肠道病变稳定期应用,也推荐应用塞来昔布不超过两周。
对于外周关节炎甲氨蝶呤在肠病性关节炎没有很好的研究,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环孢素-A可用于治疗IBD,可能对肠病性关节炎有好处,但文献报道样本量很少。
常用的DMARD药物柳氮磺吡啶可以兼顾肠道病变和外周关节炎,但美沙拉嗪对关节炎无效。
有文献报道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兼顾肠道病变和中轴关节病变,但对于中轴关节受累是否应用还有争议。
抗TNF-α生物制剂可以很好的控制肠病性关节炎,但对肠道病变的疗效不一,目前英夫利昔单抗对UC和CD的肠道病变均有确切疗效,阿达木单抗对IBD的较好疗效的报道也日益增多,亦有戈里木单抗治疗UC,赛妥珠单抗治疗CD的报道,但依那西普对IBD肠道病变无确切疗效。
肠切除对于UC的外周关节炎有效,但对于中轴关节病变无效。对于难治性UC患者,可以在进行肠手术切除后再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gjydyy/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