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
常在路边走,哪有不崴脚。
崴脚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肌骨损伤疾病之一,而在体育活动中更为常见。占运动创伤的14%~21%,专业上称作踝关节扭伤。但是大约有56%的踝关节扭伤患者,在初次扭伤后不会寻找专业的治疗。因此,没有得到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和治疗,这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
什么是慢性踝关节不稳?
慢性踝关节不稳,表现为在初次踝关节扭伤后,70%的患者仍存在一系列的症状,包括主观感觉踝关节疼痛、不稳、活动度下降、肌肉无力、自评功能降低、初次扭伤后复发性扭伤持续超过一年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在崴脚后造成了踝关节的运动超出正常活动范围,以及踝关节周围支撑关节的韧带发生损伤等结构问题,在专业上称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们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考虑再次检查或是手术治疗。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崴脚后,韧带或结构没有出现问题,却经常感觉到踝关节打软、不稳、失控,这被认为是由踝关节反复扭伤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下降和本体感觉的丧失引起的,在专业上称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慢性踝关节不稳会引发高达80%的再次受伤率,增加关节退行性病变和关节炎的风险。由于破坏了下肢力线,还可能导致髋、膝、踝等整个下肢的结构问题和功能紊乱,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总而言之,崴脚导致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不仅会造成患者体力活动的下降以及运动能力的减退,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较高的经济负担。
专家解读
当出现了崴脚之后,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寻求专业的康复评估,及时的进行科学的治疗和管理。
供稿:林鸿媛、范维瑄、吴孟臻、杨正诚、王淼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主审:杜青
编辑:贾静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为年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学会组织之一,长期致力于打造“科普之翼”,凝聚以科普工作委员会为主干力量以及60多个分支机构康复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全国30余个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康复科普推广、学术培训与科技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及时、全方位的向全生命周期人群传播康复科技成果及健康知识,指引大众了解更多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康复、理解健康,努力融合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借助多样化媒体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具有康复特色的现代化康复科普工作体系,形成符合创新型国家水平的康复科普工作新格局。本平台所有科普作品仅供学习交流,作品版权归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所有,请勿随意转载!
原标题:《运动损伤——崴脚的康复管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gjydyy/1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