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医治风湿
苗医治类风湿,善“以毒攻毒”。比如弩药针,源于古代苗族狩猎时使用的毒箭,苗医调整毒药剂量,通过减毒增效,将其转化为活人术。治疗时用弩药针蘸取药液点刺类风湿患者的疼痛点,并配合拔罐。既让药物进入人体经脉,又刺激关节痛点,并将体内部分毒邪拔出体外,正所谓“一举三得”。还有硫磺针,将缝衣针插入筷子内,留出针尖,用线扎紧,在瓷碗点燃硫磺,熔化后用针尖蘸硫磺点刺患处,借药的温热之性赶出冷毒、风毒,我科将硫磺针的针具进行改良,并借鉴了火针疗法,来治疗冷风湿(图1)。
图1硫磺针配合刺络放血
苗医治类风湿,喜欢就地取材、随采随用。苗族烹饪佐料多是辛香性热之品,如木姜子、山花椒等,也被苗族同胞用来煎水熏蒸类风湿关节疼痛部位。苗族医师喜欢在住处附近种植药材,治病时直接采用鲜药捣烂兑水外洗类风湿关节疼痛部位。我科将收集来苗医治类风湿的经验方,经过提炼开发成苗药风湿洗浴方,通过局部或全身洗浴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图2)。
图2苗医薰洗疗法及薰洗方
苗医治类风湿,善用藤类药。苗医用药有自己一套独特理论,篇幅有限,暂做简述。苗医认为藤类植物状如人身的筋脉,同类相求有走筋脉的功效。部分藤类中空,吹之通气,有排风毒的作用。还有部分藤类植物生活在寒湿阴冷之地,具有抗寒湿之毒的能力,所以常使用藤类植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另外,苗医独特的“走关理论”(苗医将人体分为三关——体表毛窍第一关,骨肉筋脉第二关,各大脏器第三关)认为藤类植物不轻不沉,行走于人体四肢及中层,药力主走第二关,有治疗筋骨、肌肉、血脉病变引起的疼痛、肿胀等功能,代表药物有黑骨藤(图3)、五香血藤、黑血藤、八卦藤、九龙藤、排风藤、南蛇藤等。我科在苗药及苗医方剂理论指导下,总结了黔东南地区大批民间苗医治疗类风湿的经验方,在苗医专家们指导下,创制了九节通关丸(图3),苗岭风湿一号方做为科室治疗类风湿的内治专病专方。同时,开发了苗岭通关膏作为外治专病专方。
图3黑骨藤和九节通关丸
二.苗医防风湿
苗医在防病治病方面提倡“药疗不如食疗”,“防重于治”的观念,通过起居和饮食注意来防病于未然。在预防类风湿关节炎方面,苗族同胞常居住在吊脚楼中,其建筑结构和所用木料具有防风、防寒、防湿的作用。饮食上,苗族人民历来有“冬饮米酒夏酸汤”的习惯,米酒可温经散寒,疏通筋脉;酸汤能柔筋缓急,生津养血,二者对预防类风湿起到一定作用。前面所提的黑骨藤,部分地区的苗族经常取该品少量,常含于口中预防类风湿,因而出现了“苗族一大怪,苦藤当糖块”的现象。苗医也常将治疗类风湿药打粉做成香囊交予患者,患者田间劳动时佩戴可一定程度预防寒湿风毒侵袭人体。
图4苗药本草系列饮品和苗药香囊
注:左一哇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考察我院后,对我院和无闲草堂合作推出的苗药本草养生系列饮品给予充分肯定.
引用文献:
[1]陆科闵,陆彝中.苗药方剂学[M].贵州科技出版社,.
[2]杜江,张景梅.苗医基础[M].中国古籍出版社,.
[3]杜江,赵能武,赵俊华等.西部苗医对风湿类疾病的分类和诊疗方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2(6):3-4.
[4]鲁道旺,杜江.苗药药性理论与属经理论的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06):-.
[5]杨惠杰,杜江.苗医治疗痹证的方法概说[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05):20-2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lnrgjy/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