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成吉博士简介
苏成吉,博士,男,新加坡籍。现为新加坡卫生部中医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针灸师、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員会自愿性中医继续教育(CTE)培訓導師、新加坡南大中医带教顾问医师及住院中医师配对计划临床导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及继续教育委員会常务執行委員、世界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中国广西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医院特聘客座专家。
曾获得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颁发最佳机构优秀奖、特殊贡献奖及最佳个人成果优秀奖(AcupunctureTreatmentinEyeDiseases)及首届评选世界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名医奖。
积极参加各地学术研讨会及学习班,以提高专业水平。参编专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近20余篇;曾多次于国内统筹中医义诊工作;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受邀演讲佳宾;于国内外多家学院、民众俱乐部、宗乡会馆作公开讲座,深获好评。
痛风性关节炎(Goutyarthritis)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原因为关节内尿酸堆积,尿酸结晶沉积于软骨、骨关节而诱发本症,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畸型。归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的范畴。
有哪些临床特点?多发于哪些部位?
主要表现为关节剧痛,常为单侧性突然发生。关节周围组织有明显肿胀、发热,发红和压痛;并可逐渐产生骨与关节破坏、畸形、关节强直和功能障碍。初期为下肢单关节受累,患者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跖跗关节(足背部);其他如手足小关节;踝、膝、肘、肩、髋关节;骨盆和脊柱等极少见。
好发于哪些人群?有哪些高危因素?
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95%)及绝经期后女性。除了与遗传、年龄、性别相关,更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嘌呤饮食、高蛋白饮食、社会压力、饮酒、作息时间不规律等,都成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事脑力劳动者较从事体力劳动者更易患痛风;血尿酸的水平与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等,呈明显相关。
急性发作期有何症状?能自愈吗?
起病急骤,多午夜发作剧烈疼痛,似刀割样,难以忍受,于24~48小时症状加重达到高峰;小关节周围红肿热痛。反复发作逐渐影响多个关节,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积液;最终造成关节畸形。这种发作即或不予任何治疗,也会在3~7d内自行消退,关节表面可有脱皮现象。同样的发作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再次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作频次增加,疼痛程度加重,所累及关节也更多。若不及时进行适当治疗,将出现关节和肾脏等组织和器官的慢性病变。
中医病因病机为何?如何治疗?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伤胃滞脾,湿热内生,蕴于关节或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湿浊内蕴,复感风寒,寒湿之邪蕴而化热,流注关节;可通过针灸、手法和药物治疗。急性期证属湿热内蕴,气血瘀滞。药如苍术、泽泻、连翘、栀子、乳香、没药、萆解、薏米等;慢性期证属脾肾两虚,湿瘀阻滞,治以健脾益肾,利湿祛瘀通络,药如党参、茯苓、丹参、白术、桃仁、红花、丝瓜络、补骨脂、覆盆子等。
吃豆腐可增加尿酸从尿液中的排出量?
科学研究表明,嘌呤是亲水性物质,即使含嘌呤略多的食品,只要经过水的浸渍、煮沸,瞟呤却可溶出,如黄豆,属于高嘌呤食品,但经制成豆腐后,嘌呤即可大量流失。有人报告吃豆腐可增加尿酸从尿液中的排出量,可能对痛风患者有益。
要如何减低痛风的发作,享受美好生活?
-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理想体重或减轻体重均可改善病情。
-多活动关节;关节部位注意保暖,要防止受潮,受寒和淋雨,。
-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饮食方面该注意些什么?
-低蛋白嘌呤饮食:每日嘌呤限制在mg-mg以下。
-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ml;睡前饮水或半夜适当饮水,能防止夜间尿浓缩。
-忌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能抑制尿酸的排泄,并增加嘌呤的分解代谢,使尿酸明显增高。
-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取:如蔬菜、水果、土豆、山药、藕、甘薯、奶类等。精制淀粉、藕粉、西米、粉丝、水、淡茶、淡咖啡,都是多多益善的食物。西瓜、冬瓜等碱性食物有明显利尿作用。菠菜、花菜焯水后再食用。
痛风食疗验方:
-马铃薯g、胡萝卜g、黄瓜g、苹果g切块、榨汁加蜂蜜调味。
-新鲜百合50-g或加大米煮成粥,可长期服用。百合中含有一定的秋水仙碱。
想了解更多养生资讯可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gjywh/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