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角膜溃疡(peripheralulcerativekeratopathy,PUK)表现为周边角膜基质的变薄,其发病机制是来自角膜缘毛细血管炎的促炎症介质释放。PUK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角膜穿孔,眼内炎甚至眼内容剜除等严重后果。然而一旦发生角膜穿孔,最佳的治疗方案仍不明确,目前已知PUK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密切相关,尽管PUK角膜穿孔的发病率极低,但此类患者眼部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普通眼科医生对此往往认识不足。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发病率,治疗手段,以及预后等情况可能发生变化,日前,英国PrincessAlexandraEyePavilion的DrHannahMaryTimlin等人利用开展的为期2年的前瞻性研究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研究成果发表在BritishJournalofOphthalmology上。
前瞻性研究
本研究通过“英国眼科监测单位(BritishOphthalmologicalSurveillanceUnit,BOSU)”每月向全国眼科医生发放筛查卡片,自年7月至年6月共确诊28名患者的32眼,对确诊患者进一步发放调查表。
调查内容1.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确诊后2周的治疗方式;
2.患者确诊1年后的治疗方式和眼部及全身疾病预后情况;
调查结果1.估计英国的发病率为0./百万人/年,其中74%的患者是女性,平均年龄68岁(范围41-84岁),1年内患者全因死亡率为24%,双眼角膜穿孔的患者升高至50%。
2.确诊后2周普遍的治疗手段包括:氰基丙烯酸酯胶水,角膜绷带镜,口服类固醇,局部应用或口服抗生素,润滑剂,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3.8%的患者双眼角膜穿孔,1年内60%的患者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1年后65%的患者视力小于或等于数指,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益,但无助于视力改善。
4.视力低于0.1的患者中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应用生物制剂,角膜穿孔大于3mm,未行角膜移植术等。
小结
这项研究表明角膜穿孔的边缘性角膜溃疡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眼部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此研究成果于指导医生跟患者沟通交流,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此外,此研究之所以取得成功,完善的BOSU系统功不可没。
原文:
更多精彩回顾:
儿童角膜穿孔,竟然源于……
打激光把“角膜打穿孔”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gjywh/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