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故事
风湿病俗称“不死的癌症”,时时刻刻摧残着人类的健康。在各种风湿病的治疗药物中,塞隆方是以塞隆骨为主药,同时配以名贵的高原药材雪莲花和红花,三药配伍精当,各司其功而又协同作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肝益肾等功效。塞隆方对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关节肿胀、手指关节、腕关节肿痛、肢带肌疼痛,强直性脊柱炎均有确切疗效。风湿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湿三气杂合称为痹。
藏医对于风湿病的研究比较早。藏医学认为,隆、赤巴、血、培根所致的痛风症,脉象短而实紧,象血热症一样脉象缓慢,尿象不定,呈热症,确诊无误的症状是尿有焦角味,发病时关节干痛。湿痹(风湿性关节炎)是关节腔内热邪与黄水积聚,渗入关节腔内或遍及肉、骨、脉、筋等处,关节如粉碎样疼痛的一种疾病。藏医学上用放血、泻下、服药三种方法来进行治疗。
藏民们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寒冷环境中,患风湿类疾病在所难免,藏民们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了塞隆骨对于风湿类疾病有良效。藏医们用塞隆骨加上其它药材,在藏医“干黄水,调节培根、隆等紊乱”的理论指导下,配制成了塞隆方。塞隆方中的塞隆骨可替代虎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肝益肾等功效。
塞隆是藏语音译,塞隆的学名叫高原鼢鼠,藏族牧民也叫它瞎老鼠。塞隆骨就是鼢鼠被剥去皮肉,剩下的骨头。高原鼢鼠,因其长年生活于地下,视力严重退化,俗称"瞎老鼠",藏语称为"塞隆"。
高原鼢鼠是哺乳动物,身体灰色,尾短,眼小,在地下打洞,吃甘薯、花生、豆类等植物的地下部分,也吃牧草,对农牧业危害性很大。藏民叫瞎老鼠也叫盲鼠,有的地区叫地羊。高原鼢鼠是一种活跃在海拔米至米的耕地、草滩、森林和阳坡草场上,靠啃食草根、茎为生的高寒草甸草原特有的鼠种。鼢鼠破坏牧场,盗食作物,毁坏树苗与果苗,这是众所周知的,此外,凡是栖息在山坡上者,因其大量的洞道及推出的土丘,又会引起水土流失且造成土壤贫瘠,所有农牧民只要提起瞎鼢鼠(眼睛细小而得名),无不恨之入骨,均欲一网打尽而后快。过去,人们绞尽脑汁,采用灌水法,弓箭法和人工挖洞法等手段来防治鼠害,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如果采用化学剂来杀鼠既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同时难免造成污染,如何有效地在大面积区域内消灭鼢鼠,确是一个令人头痛的棘手问题。
可是,难到鼢鼠真是百害而无一益吗?藏医根据它们的生态习惯而突然想起了一个似乎想入非非的念头;高原鼢鼠长年累月地在湿润的洞穴中深居,竟然不患关节炎,莫非在其机体在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抗炎物质?能否把它作为动物性药材给人们治病呢?
现在科学研究证实。高原鼢鼠骨骼也就是塞隆骨对人体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其骨骼还有明显的镇痛促进骨折愈合和增强机体抗疲劳及抗冷冻的作用等等。塞隆骨已被卫生部批准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一类野生动物新药材,它对某些疾病的疗效至少能与虎骨相媲美,这可真是“化害为益”和“化害为宝”了。
如今,农牧民利用空闲时间捕捉鼢鼠,这不仅控制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因而减少了对农林牧业的危害,同时还可当作药材出售,获得了经济效益,确实一举两得,这样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藏医临床札杞》
塞隆骨、诃子、红花、豆蔻、岩精膏、印度獐牙菜、刀豆、山矾叶、藏茜草、紫草茸、刺柏、冰片、天竺黄、丁香、肉豆蔻、草果、沉香、檀香、紫檀香、绿绒蒿、木棉花、木香、香旱芹、木香马兜铃、肉桂、螺厣、石斛、甘松、石花、花苜蓿、毛诃子、余甘子。
祛风,散寒,除湿。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四肢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肌肤麻木,腰膝酸软。
方中豆蔻、草果、肉桂温胃散寒,增强机体免疫力;红花、山矾叶、紫檀香等活血散瘀,改善血液循环功能、减少黄水渗出;岩精膏、印度獐牙菜、刺柏、冰片、檀香等清脏腑之热,平消风湿引起的热症,同时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丁香、肉豆蔻等祛风调隆,改善各关节的活动功能。全方共奏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效。
1、抗炎;2、镇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四肢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金诃堂藏药选用优质原材料,精心炮制工序。
做真品,行善事,走正道。
提高大众健康常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获取更多养生之道。
每天敬请收听:
山西健康之声FM.9早上7:30-8:30
太原新闻综合FM91.2晚上20:05-21:00
山西省金诃堂藏药中医门诊唯一指定地址,太原市五一广场儿童公园东门南侧。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拨打金诃堂藏药专家热线--,弘扬藏医药文化,造福全人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gjydyy/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