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踝关节炎 >> 治关节炎的方法 >> 正文 >> 正文

踝关节部调理按摩方法

来源:踝关节炎 时间:2021-12-7
北京荨麻疹防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326.html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会因为自身的不小心而导致脚踝疼,甚至有些人不仅仅是疼痛,还变肿了。脚踝疼的原因有哪些呢?该用什么方法来调理呢?下面看一下专家研究出的脚踝疼的原因和方法

1.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严重扭伤后导致慢性不稳定,脚踝扭伤是骨科急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运动损伤中,40%是踝关节扭伤,篮球运动更是达到了52%。脚踝扭伤,一般医生不太重视,用点扶他林,喷点药就让病人回家。其实较重的韧带损伤,比骨折要严重得多,关节的活动是要靠韧带维持的,关节旁的韧带断裂,关节的活动就会不稳定。

踝关节扭伤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就会遗留下踝关节长期的不稳定及踝关节肿胀,长期的关节不稳定,会将关节表面的软骨磨坏,软骨是不可再生。软骨损坏后便开始产生疼痛,引发关节的炎症。逐渐加重后,产生关节畸形。畸形反过来又会加重关节的破坏。

2.距骨软骨骨折

距骨软骨骨折严重的距骨骨折、跟骨骨折是一种很容易留下残疾的现象。这种疼痛的原因是软骨损伤引起的滑膜炎。以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不能站立行走等为主要表现的距骨部骨折。

3.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脚踝关节疼痛与风湿性关节炎有很重要的关系,风湿性关节炎、使血液循环不通畅,会导致肌肉或者组织所需要的营养无法通过血液循环来输送,致使肌肉缺少营养而加速老化变得僵硬,踝关节疼痛。类风湿相当于中医说的骨痹,一般也是应用活血化瘀和散风止痛、祛风除痹的中药来调理的。

4.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关节不灵活,僵硬,晨起或休息后不能立即活动,需经过一定时间活动后缓解。重者可出现关节肿胀、肌肉萎缩等。骨关节炎以手的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膝、肘和肩关节以及脊柱关节容易受累,而腕、踝关节则较少发病。

5.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全身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约75%在足拇趾的关节,其他为膝关节。关节、肾脏或其他组织中尿酸盐沉积而引起这些器官的损害和痛风石的形成。

6.辅助按摩手法

《九清温通辅助按摩手法升级版》之踝关节部的按摩手法及穴位详解。

1.放松阶段

在放松阶段,我们会采用科学、系统的放松手法帮助体验者疏通经络,整个放松阶段,大约需要两分钟。

放松阶段第一步,我们让体验者坐正,将其脚部抬高。

放松阶段第二步,用滚法放松小腿前面的胫骨前肌,从脚踝向上按摩至足三里附近。用拿法拿揉小腿后侧的腓肠肌,从跟腱向上按摩至腓肠肌的顶端。

(放松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体验者的肌肉放松柔软,以增强机体对九清温通有效成分的吸收。)

2.涂抹阶段

在涂抹阶段,我们会采用复合手法在相应部位涂抹九清温通并加以按摩,整个涂抹阶段大约需要15分钟。

涂抹阶段第一步,在脚踝部、小腿两侧、脚背和痛点上涂抹九清温通按摩膏,用摩法以膏体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抹开。

涂抹阶段第二步,用指节推法从解溪穴开始沿着胫骨外侧缘向上逐渐推抹至膝关节附近,操作10遍。

涂抹阶段第三步,用指节推法从太溪穴开始沿着胫骨内侧缘向上逐渐推抹至膝关节附近,操作10遍。

涂抹阶段第四步,用指节推法从丘墟穴开始沿着腓骨前缘向上逐渐推抹至膝关节附近,操作10遍。

涂抹阶段第五步,用指节推法从昆仑穴开始沿着腓骨后缘向上逐渐推抹至膝关节附近,操作10遍。

(以上四步分别梳理了四条重要的体位线,从而加速了踝关节附近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涂抹阶段第六步,用掌根推法推抹脚背部的皮肤,从脚趾端推向踝关节部,操作20遍。(踝关节扭伤时会引起脚背的肿胀,所以在脚背部使用掌根推法,可以对局部起到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作用。)

涂抹阶段第七步,用拇指推抹法围绕踝关节的内外踝尖做半圆形的推抹,反复操作20遍。(踝关节的内外两侧是扭伤的好发部位,因此梳理这两个部位是改善踝关节疼痛的关键。)

3.照射阶段

在照射阶段中我们要借助烤灯照射涂抹区域,注意保持烤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免烫伤。

整个照射阶段大约持续30分钟。

30分钟后使用热毛巾或纸巾蘸热水擦净皮肤上残留的按摩膏,再用干毛巾拭干皮肤上的水分。

4.舒缓阶段

在舒缓阶段,我们会采用舒缓手法按摩相应部位,整个舒缓阶段,大约需要3分钟。

舒缓阶段第一步,点按或按揉阳陵泉、足三里、申脉、照海、昆仑、太溪、丘墟、解溪、太冲穴,每穴点按20秒。(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穴位的功能起到疏经通络改善疼痛的作用。)

舒缓阶段第二步,用拍法和捶击法舒缓小腿部前后两侧的肌肉30秒。

常用穴位

用于踝关节部疼痛的常用穴位共9个,分别是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溪、照海、丘墟、昆仑、申脉、太冲。

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腓骨小头处,然后稍向前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外膝眼处,然后垂直向下移动3寸即是本穴。

解溪,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凹陷处。

太溪,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照海,位于内踝尖下缘凹陷处。

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内踝尖处,然后分别向后、向下移动至凹陷处,即是太溪穴和照海穴。

昆仑,位于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申脉,位于外踝尖下缘凹陷处。

丘墟,位于外踝尖前下方凹陷处。

取穴时先将手指置于外踝尖处,然后分别向后、向下、向前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昆仑穴、申脉穴和丘墟穴。

太冲,位于足背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拇趾与次趾的夹缝处,然后向脚背方向移动1寸,即是本穴。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zgjydff/8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