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引起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风湿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引起的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也可由尿酸结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歇。
由于原发性痛风目前尚无法根治,故临床治疗需要达到两个目的:①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②预防高尿酸血症,减少复发,防止尿酸沉积、关节损伤及肾脏损害。
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两者均起效迅速。秋水仙碱在急性发作的早期应用疗效最好,治疗无效常与延误治疗时机有关。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秋水仙碱排泄非常慢,故宜用较小剂量。服药中应定期检查白细胞。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人和孕妇忌用。由于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而且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与其相同的疗效,故临床上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较多。如上述药物疗效不佳、患者不能耐受或有禁忌症,则可以考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激素类药不宜长期使用。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至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活动;另外,患者还应多饮水,忌进食嘌呤类食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zgjydff/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