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踝关节炎 >> 如何治疗关节炎 >> 正文 >> 正文

炎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皮下给药生物制剂治疗的

来源:踝关节炎 时间:2020-11-19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50.html
导读

年1月,PeterTakacs等在PatientPreferenceandAdher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匈牙利的真实世界研究,旨在比较-年间使用不同皮下-TNFis的炎性关节炎(RA,AS,PsA)患者的药物留存情况。药物留存是衡量治疗成功的综合标准,包括疗效、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患者满意度。

本期《风湿》,医院风湿免疫科黄慈波教授对上述研究进行点评。

《风湿》栏目立足于最新国内外风湿免疫及相关领域前沿资讯,邀请临床专家分享精彩见解,旨在帮助广大医生朋友拓宽学术视野,全面推动国际前沿学术成果的临床实践化。

本期点评专家

免疫介导的风湿性疾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表现为疼痛、炎症、进行性关节损伤以及生理功能下降等,如类风湿关节炎(RA),银屑病关节炎(PsA),强直性脊柱炎(AS)等。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更会缩短患者平均寿命。目前,虽然这些疾病无法被完全治愈,但仍存在诸多治疗的选择。只要通过长期的治疗,患者的症状与疾病进展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优化药物管理对于患者达到最佳治疗结局至关重要。

近年来,生物制剂治疗发生了重要突破,可自行注射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SC-TNFis)不断涌现,如阿达木单抗(ADA),依那西普(ETA),戈利木单抗(GLM),赛妥珠单抗(CZP)。

PeterTakacs等在PatientPreferenceandAdherence上发表了一项匈牙利的真实世界研究,旨在比较-年间使用不同SC-TNFis的炎性关节炎(RA,AS,PsA)患者的药物留存情况。药物留存是衡量治疗成功的综合标准,包括疗效、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匈牙利国家健保数据库内的5,例使用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赛妥珠单抗和戈利木单抗治疗患者的10年治疗数据。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来计算药物留存率,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以减少数据库资料的异质性带来的偏倚。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后结果显示,匈牙利炎性关节炎患者使用4种生物制剂治疗1年后的总体留存率达53%到61%,4年后的留存率达14%到19%。配对比较分析显示,与其他生物制剂相比,使用戈利木单抗治疗患者的中位留存时间显著更长。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后,与阿达木单抗或赛妥珠单抗相比,使用戈利木单抗4年后的留存率仍然更长,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与阿达木单抗和赛妥珠单抗相比,戈利木单抗具有更长的治疗留存。

图1.炎性关节炎患者皮下生物制剂治疗留存率分析(A校正前;B校正后)

文献来源:PeterTakacs,UrjaLathia,JaneyShin,FrancoisNantel.PersistencetosubcutaneousbiologicalagentsinHungarianpatientstreatedforinflammatoryarthritis.PatientPreferenceandAdherence:–.

专家点评

生物制剂长期治疗留存率一定程度上反映长期炎性关节炎治疗的成功。留存率的真实世界研究通常会受到医保报销政策、医师处方习惯以及其他的一些影响用药习惯的因素影响,所以我们也看到不同国家报导的数据存在差异。

匈牙利的这项研究数据来源于包涵全部国家人口数据的国家健保数据库,而且戈利木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和赛妥珠单抗这四种生物制剂在匈牙利都是有RA、AS和PsA的适应症。因而这项研究的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的。

从生物制剂的2年治疗留存率来看,匈牙利的数据波动于30-40%,低于欧洲发达国家(瑞典和德国的40-50%,西班牙70%),也低于日本的留存率数据(40-70%)。

研究显示,戈利木单抗较其他的几种生物制剂有明显更长的持久治疗率,这点和其他的多项真实世界研究的结果一致(比如挪威和日本等)。而且研究为排除不同患者的用药比例不同、年龄、性别和适应症等一系列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校正分析。校正分析后结果仍显示,戈利木单抗较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有更长的留存率。这显示长期治疗中,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戈利木单抗治疗,可能和其每月使用一次的方便和全人源理化特性带来的良好安全性有关。

炎性关节炎的管理都是以长期达标为目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因而临床上如何更好的选择生物制剂帮助患者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是我们风湿科医生值得探索的问题。

专家介绍

黄慈波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首届国之名医卓越贡献奖获得者,担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师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师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科学家协会卫生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副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与关节保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保健协会科普分会副会长、中国名医联盟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ARD杂志》(中文版)副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中华多脏器衰竭杂志》编辑,《GoutHyperuricemia》副主编。

*此点评内容仅代表专家临床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rhzlgjy/5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