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可分为ω-3和ω-6两大类,所谓ω-3,就是第一个缺口位于从链条的ω端数过来的第3和第4个碳原子中间,ω-6的第一个缺口则位于第6和第7个之间。
ω-3们可以:降血压、降血脂、调节心率、抗癌症、预防骨质疏松、预防痴呆、减轻慢性炎症、提升大脑健康。主要包括:
ALA:也称为α-亚麻酸,含有18个碳原子、3处缺口。动物油中有一定含量(猪油中不到1%),亚麻籽油、核桃油、菜籽油中含量比较多,但是各种植物也都有,比如草、海藻——只是含量极少(草里能有多少油呢?),比如海带(未干)中的ALA含量,每g只有5mg左右,还不到万分之一。
EPA:二十碳五烯酸(这个名字很好理解:它的链条上有20个碳,其中有5处缺口),鱼油中含量较多,大多数植物中毫无踪迹,极少数植物中有少量存在,比如紫菜和裙带菜(未干)(惊喜!)中,每g都含有~mg左右(惊喜到此为止)。大脑中的EPA含量越高,人的心情就会越好,越不容易抑郁或焦虑。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同上理解)。也是鱼油中含量较多,植物中,别想了——没有,就是没有。
这是脂肪酸中最当红的明星,它的名字出现在各种奶粉、补剂、食品的包装和广告上。这并非因为它对健康有各种好处,而单单是因为它对于我们的大脑非常重要,尤其是它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大脑中有8%的重量都是DHA,而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在重量上有一半都是DHA——这是人类大脑中头等重要的建材,它对于我们的认知能力、智商(还有视力)都非常重要。相比于健康,人们更在乎智商,不是吗?但也只是在乎一下而已。
ω-6们可以:调节血液凝结、促进细胞增殖、组织修复、参与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主要包括:
LA:也称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18个碳、两处缺口)。动物油中含有不少(猪油中甚至有10%),但植物油,比如豆油、玉米油中则有非常多。
GLA:γ-亚麻酸,跟ω-3中的ALA类似,含有18个碳原子、3处缺口。月见草油中含量较多。相比于其他的ω-6是促进发炎的,GLA反而有抗发炎的效果。
AA:也称花生四烯酸(本身跟花生没什么关系)、二十碳四烯酸。对发炎反应、组织修复非常重要,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广泛存在于各种肉、蛋里,海藻中也有少量存在(比如海带、紫菜,大约含万分之一左右)。
3与6的平衡ω-3和ω-6在身体里主要是作为建材使用的(用来当能源太浪费了,尤其是稀有的ω-3)。而且,它们在身体内往往有着相同的岗位,因为岗位数量有限,ω-3和ω-6(主要是EPA、DHA对AA)往往存在着“竞争上岗”的关系——然而同样的岗位,谁在上面却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大体来说,在岗的ω-6们会促进发炎反应,以应付受伤、抵御外来攻击、修复组织;在岗的ω-3们则具有抗发炎的功能,使得我们的身体不会长期处在发炎状态下。没有ω-6这些好战分子,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不能积极工作,我们就不会从受伤中恢复;没有ω-3这些和平分子,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过度活跃,会引发慢性发炎,甚至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果吃我们自然该吃的食物,3与6的平衡自然就会达到。而这种平衡之所以会成为问题,因为在现代饮食中,我们吃着越来越多的ω-6——大量的植物种子油,还有用植物种子养肥的禽畜;相比来说,越来越少的ω-3——尤其是海洋鱼类,尤其是脂肪多的鱼。好战分子与和平分子的比例,本来应该是1︰1,最多4︰1的,现在却达到了10︰1,甚至25︰1。难怪过敏和哮喘的人越来越多,难怪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我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完全被好战分子们控制了。
“必需脂肪酸”的尴尬人体中有各种酶,可以把某种脂肪酸转化为另一种脂肪酸。然而有两种脂肪酸是我们完全不能自主生产,必须从食物中摄入的,即所谓的“必需脂肪酸”(曾被称作“维生素F”):ALA和LA——它们分别是最短的ω-3和ω-6,生物体可以用它们合成更长、更复杂的ω-3和ω-6,比如EPA、DHA、GLA、AA。其实相比于“必需脂肪酸”,后者(尤其是EPA和DHA)才是我们更“必需”的,它们仅仅因为可以从ALA和LA合成出来,而没有获得“必需脂肪酸”的殊荣。
是啊,既然可以合成嘛,我们注意一下使菜籽油、吃点核桃就行了吧。问题在于,我们的身体将ALA转化为我们更需要的EPA和DHA的效率非常低:成年健康男性,能将摄入到体内的ALA的约8%转化为EPA,而只有0%~4%能转化为DHA;成年健康女性,相应的转化率则有21%(EPA)和9%(DHA)。女性两倍于男性的转化率,得益于较高的雌激素水平;而因为女性在怀孕时雌激素水平暴涨,胎儿能保证得到足够的DHA用以发育大脑。更年期之后,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好吧,如果我们每天需要mg的DHA,那我们需要吃多少核桃(每g去壳的核桃,最好时能含有9g左右的ALA——差的也有2%的,毫无EPA和DHA)呢?一个将转化力提升到最高境界(4%)的男性,需要25×mg(即15g)的ALA,也就对应着g(三两)的顶级核桃。好吧,每天要吃掉三两的去壳的、高质量的核桃……其中几乎没有水分……还让人吃其他东西吗?
不是还有其他坚果吗?混着吃呗。那不行:每g去壳的夏威夷果只有0.2g的ALA,而g腰果中还不到0.1g,g美国大杏仁只有0.g……那就相当于g(15斤)的夏威夷果(无壳),至少30斤的腰果,或者斤的美国大杏仁……每天……或者你想每天吃斤海带?好吧,你是女人,斤可以吧?
那么,大量吃亚麻籽油呢?好吧,这应该是含ALA最多的东西了,每g含有50g!每天只要30g亚麻籽油就够了。也好,不过要全喝下去的,不要炒菜后随着刷锅水都倒掉了……对了,亚麻籽油不能用来炒菜,那么多多不饱和脂肪酸太不稳定了……连储存都要很小心,见光见热容易氧化……洒在沙拉里能吃掉多少?算了,还是直接喝吧……记得每天都喝……
而且所谓4%、9%的转化率,只是理想情况下的。有许多因素会让实际的转化率远远低于这个值,比如睡眠不足、压力、缺乏运动、环境污染、不健康的饮食等等。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还是是前来掺乎的ω-6:
ω-3中的ALA转化为EPA和DHA,需要一系列酶的参与,而ω-6中的LA转化为GLA和AA恰恰也需要这些酶——它们挤在同一条路上,又是竞争关系。所以如果饮食中的LA过多(即大量的豆油、玉米油、花生油),那么身体转化ALA到EPA和DHA的效率将大打折扣。雪上加霜……也许每天要吃半吨海带才行了。
鱼让我们能够胡思乱想既然我们这么需要EPA和DHA,为什么我们的身体没有进化出更高的合成效率呢。因为我们以前没有这么缺它们:我们不吃草,我们吃那些吃草的动物,它们用大量的时间,已经在体内转化出了很多EPA和DHA,储存在它们的脂肪组织(尤其是骨髓和脑中),我们直接拿来用就行了。(每g羊脑或猪脑中含有mg左右的DHA——牛脑甚至更多——基本上已经够一天所需了。)
有多少脑子可以吃啊?好吧,有一些化石证据表明,人类的脑容量急剧扩大(尤其是大脑皮质中灰质的扩大),其实是发生在海陆交界处的原始“人”中。鱼类,尤其是含脂肪多的鱼类(瘦鱼都把它们的DHA存在脑子和肝脏里了),尤其是含脂肪多的海洋鱼类,含有超多的DHA,比如每g鲭鱼或三文鱼里就有1g左右的DHA,连淡水的鲶鱼中,每g也有mg以上的DHA。
有这些食物吃,还用自己合成那么多干嘛?除非你也想辛苦吃植物或其他低等生命,来辛苦合成、储存DHA,最后被更聪明的物种吃掉……
智慧需要有物质基础,而这种物质在食物链中是逐层累积的,于是智慧也是逐层累积的;作为智慧生命,我们只能站在食物链的高端。
因为站在食物链的高端,所以我可以这样胡思乱想了(非科学):
女性转化DHA的效率是男性的两倍,所以在同样匮乏DHA的饮食中,女性在平均水平上应该比男性更聪明一点……
女性要献出大量的DHA来满足胎儿和婴儿的大脑的发育需求,在匮乏DHA的饮食中,这好像解释了所谓的“怀孕傻三年”……
越聪明的女性会生出越聪明的孩子,因为聪明的女性,体内的DHA含量比较多,能给孩子的量也就比较多;而男性的聪明,在这一点上对于后代来说没有继承性……所以我们喜欢聪明的女人,郭靖傻乎乎的则没有关系……
因为能吃上鱼,沿海文明才是最具创造性的文明,才是最能为文明做出贡献的文明,才是最灿烂的文明……
……
Hrym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rhzlgjy/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