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上落班归家,闻听妻子汇报我岳母大人当日做完左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大吃一惊!
正巧,主刀医生是我最好的兄弟兼同班同学陈洪刚的弟弟陈洪强副主任医师,世界就是这么小!
年暑假柳华、我、陈洪刚、陈洪强(左-右)游玩黄果树
年陈洪刚来北京中医学院看我
年陈洪刚、柳华和我
先看图认知一下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吧——
直接上“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D动画吧
看着强悍且勇敢的妈妈,除了敬佩,我也心痛到落泪。
言归正传向前看,还是那句我们骨伤行话“失去了后期的功能康复,就谈不上前期的手术完美。”
康复在手术后的重要性(一条专业正经的分割线)一、结构性问题和功能性问题
二、康复医学
1、康复医学的不可替代性
2、骨科康复科,配合太重要。
3、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
4、骨科哪些情况需要康复治疗?
5、骨伤科保守治疗中的康复
6、骨科围手术期康复
7、骨科康复治疗的手段有哪些?
三、骨科康复的注意事项
1、摒弃“养病”思想,树立“早期康复”正念
2、康复治疗方案个体化
3、练习中疼痛和肿胀的控制
4、肌力练习的疲劳
5、关节活动范围
6、冰敷
7、遗忘
8、突发损伤的应急处理
9、克服惰性和急躁
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一、结构性问题VS功能性问题在医学相关的科普文章中,尤其是和肌肉骨骼相关的,看到结构性问题和功能性问题这两个词,他们是什么意思呢?
身体的结构性问题
所谓结构性问题,意思就是你的身体组织真的有地方受损或发炎了。例如骨折、韧带断裂、肌肉拉伤、腰椎间盘突出等,这些都是结构性问题。
医生可以用X光、超音波、MRI核磁共振、CT断层扫描等方式来检查你的身体是否有损伤或异常。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能帮助身体复原,最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自愈能力。
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则会需要手术。
很多人会发问:“我踝扭伤了,有没有快速复原的方法?”没有!你需要时间让身体修复,目前医学上能够做的最多的就是帮助你复原,或是先止痛让你能先上场比赛,但这是有风险的。
身体的功能性问题
如果把人的身体比喻成电脑的话,结构性的问题就像是硬件问题,而功能性的问题就像是软件问题。例如你的背部肌肉没有损伤,但是却腰弯不下去,或是长期背痛,这就是功能性疼痛。
或者是你某一条肌肉软弱,其他肌肉需要帮忙代偿,这也是功能性问题,肌肉本身没事,但是你的大脑没有正确去使用那些肌肉。在手术后康复这方面,康复医师会应用各种治疗方式去改善或是优化你的软件。实际上,我们并不能把身体的疼痛不适简单分成结构性问题和功能性问题,二者是互根互用。
举几个例子:
很多人其实都有程度不一的椎间盘突出,却没有任何不适。很多人也都有脊椎侧弯,但其实也没有任何疼痛。这个就是很典型的·结构上不是很优,但一点也不影响功能。
长期腰痛,但是经过各种检查都找不的原因,到处就医寻求解决方案。这其实常见的,结构上没事,但是功能上有疼痛和转侧不利的问题。
结构性与功能性的医疗、医事人员专长,大方向上可以用下表表达:
二、康复医学康复主要包括四个大的版块:
医学康复,指的是通过医学手段以达到帮助患者康复的目的;
教育康复,是指通过特殊教育以及相关的培训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职业康复,指恢复就业;
社会康复:采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措施,帮助伤残人士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的不可替代性
骨科康复是康复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各类骨科疾病、创伤的保守治疗以及术前、术后处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骨科术后康复一体化”的概念,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康复医学和骨科学的密切关系,也揭示出了骨科康复良性发展的立足之本。
骨科康复科-配合太重要
目前我国的骨科治疗和骨科康复的发展很不平衡,骨科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手术的发展与国外水平相当,但病人的疗效和国外有很大差距。原因是什么?许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原因就是骨科术后康复没有很好开展起来,重手术、轻康复,不重视术后康复的必要性。
其实,手术不是结束,而是康复才刚刚开始。
失去了后期的功能康复,就谈不上前期的所谓手术完美。
从前在针对踝关节的治疗中,没有康复人员的指导和很好的康复计划,有些骨科医生为了患者安全考虑,宁可让病人固定石膏的时间长一点,但这会导致病人术后恢复的时间较长,造成关节粘连和本体感觉的缺失,为后续的康复带来一些困难。
近年来,康复医学科迅速发展,康复条件越来越完善,康复科医生与骨科医生密切合作,做了很多康复方案,患者便可以选择更合理、更先进的康复手段,尽早康复并回归社会,减少术后并发症。
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
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哪怕是同样的损伤。据患者的病情,患者的性格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来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对于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对医学知识匮乏的患者,要给与一个稳妥的康复方案;对于依从性好的患者,可以给予比较激进的、宽松的康复环境。
康复科医生要了解不同个体的差异,进行因人施教,因病施教,给患者一个人性化的训练方式。
康复介入一定要尽早,只要患者病情许可,便可开始康复介入,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减轻残疾,预防复发,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降低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骨科哪些情况需要康复治疗?
“骨科术后康复一体化”,对康复如是,骨科亦如是,因此,若要回答“骨科哪些情况需要康复治疗?”,答案其实很简单——所有情况。
骨伤科保守治疗中的康复
颈肩背腰臀腿痛、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大多有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特点,康复的介入除了有助于缓解急性期疼痛,对延缓病程、改善远期转归更是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各类意外导致的骨骼、关节、肌肉、肌腱、血管、脊髓、神经等组织损伤后,无论是否制动,都势必会出现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组织修复以及重获功能。
骨科围手术期康复
与保守治疗中的骨科康复相比,骨科围手术期康复似乎更体现出了康复的价值。在骨折复位内固定、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各类骨科手术日臻完美的同时,手术医师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外科学》中也明确写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而对于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择期或限期手术而言,骨科康复绝不仅仅指术后的各种康复训练,术前康复介入对术后的整体功能恢复也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骨科康复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如果你还以为骨科康复只是“烤烤电”,那么你就out了。
声、光、电、热、力、水、冷、磁等多种物理因子都可以应用于骨科疾病的康复治疗,运动疗法更是各类骨科伤病必不可少的治疗项目之一。
当然,聪明的人类还在不断发掘着各类物理因子的潜能,也尝试着将各种最新科技引入骨科康复。
骨骼肌冲击波在这几年俨然成为骨科康复理疗中的新宠,在网球肘、滑囊炎、跟痛症、肌腱炎等各类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中都展现出极大的优势。而机器人、情景互动等最新科技则让我们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具备了“高大上”的即视感。
三、骨科康复的注意事项树立“早期康复”正念
一旦出现任何骨科问题,老百姓的脑海中多半会涌现出一句老话——伤筋动骨一百天。如果因此而在一百天内躺在床上不动,那就绝对是误读了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一定要摒弃“养病”思想。
对于人的骨骼、关节、肌肉、韧带、肌腱等运动系统来说,良好的功能来自于适当的功能练习。过度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伤病肢体的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压疮、深静脉血栓、静脉炎、本体感觉(人对肢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感觉能力)下降、协调性下降、肢体功能持续下降等等不良后果。
而且,肢体功能的缺失和衰退是从伤病发生后马上开始的,因此必须把握早期良好的治疗时机,在各项功能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出现减退时就进行练习和治疗,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做到“早期康复,早期受益”。
康复治疗方案个体化
各种移动终端新媒体及书本提供给大家的康复治疗方案中的方法及数据都是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的,具体使用中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及伤病和手术情况的不同,在专业医生指导的下开始和完成练习。
练习中疼痛和肿胀的控制
某些功能练习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疼痛。只要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消失,或者消退到练习开始前的水平,就说明此功能练习是安全的,可以耐受。
但如果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或者持续很久不能消退,则须马上停止练习并且及时就医。
与此同时,关节及肢体的肿胀通常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程度不随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就是正常的反应和现象。直到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伤病局部不再有新的刺激后,肿胀才会逐渐消退到和健侧接近。肿胀突然加重时应该马上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如果长时间不能缓解亦须及时就医。
肌力练习的疲劳
一般性的肌力练习都要求每次集中练习到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完成每一项或每次练习后充分休息2-3小时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练习中还要注意集中精神,专注于动作及肌肉收缩的感觉,这样即可以确保练习完成的质量,使更多肌纤维参与运动达到最佳练习效果,同时也避免了注意力分散造成的危险。
关节活动范围
伤病或手术后早期的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每日练习时应力求角度有所改善,某些手术对活动范围练习有特殊要求,应按照专业医生及指定康复计划的要求进行。
同时必须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冒进。
更不能以反复活动的方式进行练习来提高活动度和灵活性,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关节肿胀、积液甚至骨化性肌炎等不良后果。
冰敷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或伤病肢体长时间负荷运动(如站立、行走、持物、负重等)后最好立即冰敷15—20分钟左右。
如果关节或肢体红、肿、热、痛明显,可以增加冰敷频率,甚至可以每1-2小时就冰敷1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水平,减轻疼痛、水肿,抑制局部炎症反应。
遗忘
在康复的适当时候要学会“遗忘”。
当功能基本恢复后,不要过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gjywh/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