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踝关节炎 >> 关节炎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来源:踝关节炎 时间:2018-12-8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4-94)。

(1)起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有痛感及弹性感,通常先见于一侧,然后见于另一侧。

(2)腮腺管口或可见红肿。腮腺肿胀约持续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1~2周。

(3)病前有痄腮接触史。

(4)血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有增高或降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

(5)并发脑膜炎或脑炎者,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糖正常,蛋白轻度增高。

(6)尿和血淀粉酶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疾病诊断标准·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GB-)(贝政平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3周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2)症状体征

①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②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

③恶心呕吐,伴中上腹疼痛与压痛,局部肌紧张。

④睾丸肿痛(常为单侧)。

(3)实验室

①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②双份血清(间隔2~4周)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

③唾液、尿、脑脊液、血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4)病例分类

①疑似病例:

a)具备2.1或伴2.2或2.3或2.4;

b)具备2.2或2.3或2.4项加1.

②临床诊断病例4.1加1.

③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加3.1或3.2或3.3。

(二)证候诊断

1.邪犯少阳证: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热毒壅盛证: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头痛,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煮散剂)、中成药

1.邪犯少阳证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推荐方药:柴胡葛根汤或银翘散加减。柴胡、黄芩、牛蒡子、葛根、桔梗、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夏枯草、赤芍、僵蚕等。

中成药:鱼腥草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

2.热毒壅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推荐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柴胡、黄芩、黄连、连翘、升麻、板蓝根、蒲公英、牛蒡子、马勃、桔梗、玄参、薄荷、夏枯草、陈皮、僵蚕等。

中成药:蒲地蓝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需要,可辨证选择炎琥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

(三)中药贴敷疗法

1.方一:两样膏外敷,取适量两样膏均匀涂于纱布敷料上,再将整个膏药贴敷于腮部,胶布固定即可。持续贴敷1日,每日换药一次。

2.方二:洪宝膏外敷,取适量洪宝膏均匀涂在患处,用纱布覆盖,贴胶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6~8小时。适用于腮部肿痛者。

3.方三:青黛膏贴敷,青黛膏由青黛、板蓝根、僵蚕、三棱、莪术各等份,共研细末,以凡士林膏调,外敷患处,每日1次。适用于腮部肿痛者。

4.方四:如意金黄散外敷,取适量如意金黄散,以醋或茶水调,外敷患处,1日1~2次。用于腮部肿痛者。

注意事项:腮肿局部已破溃者禁止外用中药贴敷疗法。

此外,在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还可选用针灸、挑治、刺血、激光、灯火燋、微波等疗法。

(四)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

(1)发病期间应隔离治疗,直至腮部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注意休息,保持室内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2)患儿衣被、用具等物品应消毒,居室用食醋加水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1次,进行空气消毒。

(3)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清洗口腔;使用利巴韦林喷剂喷涂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洁。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度、湿度适宜。

2.饮食指导

给予易消化、清淡流质饮食或软食,忌食酸、硬、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食油腻滋味肥厚食物,忌食海鲜等发物。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年)。

治愈:体温正常,腮肿完全消失,无并发症,症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体温正常,腮肿明显改善,无并发症,症候积分减少≥70%。

好转:腮肿及诸症减轻,症候积分减少≥30%。

未愈:腮肿未见改善,或出现变证,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

(二)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

计算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

疗效指数(n)=(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结分×%

痄腮症状体征量化积分表

症状体征

计分

0分

1分(轻)

2分(中)

3分(重)

腮部疼痛

触压痛,无自发痛

自发痛,呈阵发性

自发痛,呈持续性

肿块范围

0cm2

3~4cm2

4~5cm2

>5cm2

腮腺肿部位

一侧腮肿

一侧或两侧腮肿

两腮肿甚,质硬灼热

颌下腺或舌下腺肿大

发热(℃)

正常

37.3~38.5

38.5~39.5

>39.5

千松汇温馨提示

定向药透仪治疗效果取决于:用药组方对症,做到用药精准操作正确(要注意药棉用药剂量,治疗连接及皮肤接触良好,机器输出功率正确)导药部位正确,缺一不可必须对机器的性能,用药技巧,及设备最佳适应症要通过学习全面掌握,即可实现我们想要的治疗效果

电渗注射疗法,你知道多少?

大家都知道,在基层,儿科用药还是一个弱势,不论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给药都比较困难,特别是在静脉输液时,部分患儿如果第一针或第二针打不上的话,孩子就会大哭,家长也会心疼的跟着小哭,有时还会出现医患关系紧张或不愉快的场景。定向药透仪可以解决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带来的弊端。

电渗注射疗法是把药物经皮肤这个特殊通道进入体内产生的,区别于口服、肌注、静脉滴注等给药方法,是第三种给药途径。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普外科、乳腺外科(乳腺增生),胸外科(切口抗炎、消肿止痛、促进排痰、便秘),骨科(股骨头坏死、骨折后愈合、颈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妇科(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等)、儿科(腹泻、肺炎、遗尿、厌食等)、泌尿外科、男科、中医全科等。定向药透仪简便易学,作用迅速,使用安全,患者乐于接受,容易推广,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吃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有诸多优点。

点射注射疗法的优势

1、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减轻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和痛苦。

3、使用方便,无痛苦感,患者乐于接受。

4、定位给药,直达病灶5、透药深度6-10cm,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到达6、治疗时间短,一般为20—35分钟

7、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8、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9、改善患者体质,节约医疗支出。

10、降低医疗风险,降低医生劳动强度。

11、“电渗注射”为合作医生提供持续的中医适宜技术成长支持。

中医贴敷疗法应用范围

1、内科:感冒、咳嗽、咳喘、疟疾、痹症、胃痛、呕吐等。

2、外科:颈淋巴结核、带状疱症、前列腺炎、腰间盘突出等。

3、妇科: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炎等。

4、儿科:小儿泄泻、小儿遗尿、小儿支气管炎、小儿厌食等。

5、五官科:口腔溃疡、过敏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6、骨科:骨折后愈合、肩周炎、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

注意事项

1

定向药透仪用药思路须牢记:明确诊断,用药精准

2

掌握处方药液用量标准,选择治疗部位准确

3

辨证施治,注意药物组方配伍禁忌

4

治疗疗程很重要,医患沟通要到位。

5

写好门诊日志,方剂上面必须写明症状,用药及时归纳总结用药处方。

6

对不确定的病例要及时电话回访,遇到问题及时与学术老师

7

临床遇到问题及时做笔记,便于学习交流时明确目的,解决问题。

8

腹泻与咳喘,辨证调方是重点,处方不能一贴到底,必须每天复诊。

9

正确操作仪器,治疗时治疗头与电极片放置距离要遵循机器性能标准,根据病情必要时采取综合治疗

10

技术提升靠学习,遇到瓶颈期莫慌张,外出学习交流来解决。

其实定向药透仪没有那么难,只要找到思路,做好鉴别诊断,用药精准,透药部位准确,仪器操作正确。知其理,名其法,活其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一方变万方,万变不离其宗!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来源:网络

赞赏

长按







































金扬沙银屑胶囊
有效的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gjydyy/4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