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踝关节炎 >> 怎么治好关节炎 >> 正文 >> 正文

31康复职称考试bull

来源:踝关节炎 时间:2021-12-2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运动单位的组成包括A.肌肉的纤维和血管B.一个α运动神经元C.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神经D.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

E.一根神经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D运动单位是指:一个脊髓仅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2.LOS前后方向的最大倾斜或摆动角度约为A.16°

B.25°

C.15°

D.12.5°

E.13.5°

D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上时,L0S前后方向的最大倾斜角度约为12.5°,左右为16°,围成一个椭圆形。

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是A.大强度运动B.强电流刺激C.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者,尽早手术治疗D.只可进行保守治疗

E.只能手术治疗

.C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考可首先尝试进行保守治疗,如无明显疗效则应该尽早进行手术

4.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A.杀菌作用B.致癌作用C.引起支气管哮喘D.促维生素D生成

E.提高机体免疫力

C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如下。D杀菌作用,波长mm以下的紫外线皆有杀菌作用;②促进伤口愈合作用,小剂量紫外线照射后,DNA和RNA的合成先被抑制而后合成加速,可以促进肉芽、上皮的生长和伤口的愈合;③致癌作用,患着色性干皮病缺乏切除修复功能,照射紫外线有可能致癌;④脱敏作用,紫外线反复多次照射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痛;⑤波长为~m的紫外线促维生素D合成较显著;⑥紫外线照射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5.C5~C椎间盘病变在行牵引时,正确的方法是A.牵引时间为24小时B.牵引重量为50kgC.牵引后症状无改变,可增加牵引重量10kg继续治疗D.颈椎前倾30°牵引

E.若出现头晕,则改为手法牵引

D中、下段颈椎病变(C3~T1)每次牵引时间以20~30分钟较为合适,重量为患者体重的7%~10%,如果患者属于第一次进行颈椎牵引或患者本身对于牵引有恐惧时,牵引重量应当选择较小的重量。对于中、下颈段脊髓进行牵引时,角度宜大,为前屈25°~30°位牵引。如果牵引治疗后症状、体征没有改变,可以继续增加重量1-2kg来继续进行治疗,如果仍然没有变化,则应继续增加牵引的重量并且增加牵引时间以5分钟为宜,如果进行了3次牵引以后症状、体征仍无改善,则牵引无效。如果症状加重,可以适当地调整牵引的角度观察是否可以缓解症状,然后再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6.下列关于牵引的治疗作用不正确的是A.增大关节间隙B.增加肌肉耐力C.解除肌肉痉享D.改善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E.矫治关节畸形

B牵引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解除肌肉痉挛、增大关节间隙、矫治缓解畸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7.能促进骨折愈合的治疗A.湿热敷B.冷敷C.磁疗D.牵引

E.自身热

C磁疗:主要是利用磁场效应作用于机体的疾病治疗方法。磁场或电场可影响离子或电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因此采用磁疗方式,可促进骨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加快骨细胞的再生长,帮助骨折快速愈合。

8.放松训练的作用不包括A.缓解肌肉痉享B.增加肌肉耐力C.缓解疼痛D.改善睡眠

E.调节自主神经

B放松训练是指通过精神放松和肌肉放松,缓解肌肉痉挛、缓解疼痛、降低身体和心理应激、调节自主神经、改善睡眠等,所以不包括增强肌肉耐力。

9.平衡功能评定的禁忌证是A.脑血管意外B.中风C.脊髓损伤D.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

E.急性深静脉血栓

E平衡功能评定的禁忌证包括:①中枢神经性瘫痪并且伴有肢体重度痉挛;②患者精神紧张并且伴有痉挛的加重;③患者发生急性深静脉血栓等。

10.下列不属于儿童康复治疗技术的是A.反射性俯爬B.反射性翻身C.感统治疗D.引导式教育

E.紧张性颈反射

E儿童康复技术包括Bobath治疗技术、反射性俯爬、反射性翻身、引导式教育。

11.怎样区别痉挛和挛缩A.MMT评定B.被动运动C.关节活动度评定D.改良Ashworth分级

E.Penn评分法

B两者的区别方法:被动手法治疗,①痉挛,可缓解;②挛缩,无效果。肌电信号,①痉挛可检测到肌电信号;②李缩,不能检测到肌电信号。

12.斜向移乘训练中轮椅与床的倾斜角度为A.30B.40°C.60°D.90°

E.45

A斜向移乘训练:将轮椅斜向30°左右靠近床,刹闸并将双脚放于地面上,利用支撑动作将臀部移至床上,四肢瘫痪患者可利用移乘板,将臀部移至板上,再移至床上

13.在Bobath技术中,属于近端关键点的是A.手指B.肘

C.肩胛小腿

D.小腿

E.胸骨柄中下段

C人体关键点可影响身体其他部件的肌张力,关键点的控制主要包括:①中心控制点,位于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肌张力;②近端控制点,位于头部、骨盆、肩部等,分别控制全身、骨盆、肩胛带的肌张力;③远端控制点,位于手指足,分别控制上肢、手部、下肢、足等的张力。

14.牵张训练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A.明确功能障碍状况,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B.牵张前应用放松技术、热疗和热敷使肌肉放松C.牵张后应用冷疗或冷敷,以减少牵张所致的肌肉酸痛D.牵张力量尽可能大,持续一段时间后再重复牵张

E.在获得进展的活动范围内进行主动训练,可增加肌肉功能

D牵张训练的治疗原则如下:①明确功能障碍状况,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②牵张前应用放松技术、热疗和热敷使肌肉放松;③牵张后应用冷疗或冷敷,以减少牵张所致的肌肉酸痛;④牵张力量应轻柔、缓慢、持续,达到一定力量并持续一定时间,休息片刻再重复牵张;⑤在获得进展的活动范围内进行主动训练,可增如肌肉功能。

15.完全靠治疗师的力量来完成关节活动度练习的是A.抗阻训练B.主动一辅助关节运动训练C.主动运动训练D.摆动训练

E.被动运动训练

E被动关节活动时患者完全不用力,依靠的是治疗师的力量来完成运动或动作。

16.对痉挛患者采用的活动方式为A.被动关节活动B.主动关节活动C.主动-辅助关节活动D.抗阻运动

E.制动

A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增强瘫痪肢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放松痉拿肌肉、促发主动运动;同时牵张挛缩或粘连的肌腱和韧带,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为主动运动做过渡。

17.下列不属于腱鞘囊肿的治疗是A.有时可以自消B.浅表囊肿可用外力压破、挤破、击破或用针刺破囊肿壁,待其自行吸收C.局麻下用粗针头穿破,尽量抽尽胶状液,加压包扎,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愈D.手术治疗

E.关节强运动

E关节强运动属于病因,不是治疗。

18.紫外线红斑反应较强的波长是Anm

B.nm

C.nm

Dnm

Enm

Dnm波长的紫外线红斑反应较强,而波长的紫外线红斑反应较差

19.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错误的是A.急性期是患者发病后至病情稳定2周以内这段时间B.抗痉挛体位可预防异常模式的发展

C.绝对卧床

D.早期床上活动

E.关节被动活动

E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训练十分重要对于急性期卧床的患者,应进行被动运动,防止关节挛缩的发生,对于病情稳定能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应进行主动运动或抗阻运动。

20.迟发反应是

A.对胫神经施以最大刺激时在腓肠肌上记录到的肌电反应B.由运动神经纤维的逆行冲动引起C.当在肢体的远端对混合神经施以最大刺激时,如果近端有神经发芽,此刺激将会沿着轴突的分支从远端返回D.叩击眉间可机械性引发

E.在刺激神经时,发生于M波后的肌肉激发反应

E迟发反应是在刺激神经时,发生于M波后的肌肉激发反应,可用于评佶近端神经节段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情况。

21.桡神经损伤的表现是A.垂腕B.爪形手C.猿手D.刺刀状手

E.扁平手

A①桡神经损伤时典型表现:垂腕②尺神经受伤后典型表现:爪形手。③正中神经损伤时典型表现:猿手畸形。

22.肌肉产生肌力最大时伸长为A.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静息长度的1.2倍B.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静息状态的3倍C.肌肉的初长度D.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静息状态的6倍

E.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静息状态的2倍

A肌肉初长度指收缩前的长度。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23.骨性关节炎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是

AMRI

B.红外热像图C.X线片D.脊髓造影

E.B超

C骨性关节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片和MRI。X线片:骨赘形成和关节间隙狭窄效果最佳。MRI:软骨缺损、骨髓水肿、关节积液等些软组织成像效果较好。

24.对于肺通气功能评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通常采用6级制

B.肺通气量指标包括最大通气量、静息通气量、用力呼气量等C.用力肺活量可以反映气道情况

D.肺活量指充分吸气后缓慢而完全呼出的最大气量

E.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60%提示阻塞性肺气肿

E气体稀释法间接测量或以肺活量与补呼气量的差值表示,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35%提示阻塞性肺气肿,45%~55%为重度肺气肿,65%以上为严重肺气肿。

25.与骨的再生没有关系的因素是A.局部血液供应B.营养C.应力D.激素水平

E.季节

E影响骨再生的因素包括:年龄、营养自身激素水平、局部血液供应情况、骨折断端情况、骨折断端固定、感染、局部应力等

26.共济失调是A.肢体维持固定姿势时震颤明显,随意运动时震颤可暂时抑制B.间歇性的、缓慢的、不规则的手足扭转运动,肌张力忽高忽低,交替出现于相互对抗的肌群C.突然发生反射性、痉挛性、有力、大范围的一侧或一个肢体无目的的鞭打样动作

D.表现为随意运动无法平稳执行,动作速度、范围、力量及持续时间均出现异常

E.个别肌群或肌肉出现的短暂、快速、不规则、幅度不一的收缩,局限于身体一部分或数处同步或不同步出现

D共济失调表现为随意运动无法平稳执行、动作速度、范围、力量及持续时间均出现异常,具体表现有上肢摇摆、醉汉步态、震颤、轮替运动障碍、辨距不良、肌张力低下、书写障碍、运动转换障碍、协同运动障碍、眼球震颤、构音障碍等。

27.小儿脑瘫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B.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在家长的参与下配合治疗C.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药物为辅D.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治疗

E.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应结合生活活动

C脑性瘫痪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矫形器的应用、言语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等,药物治疗只在有必要时才使用,治疗以运动为主,手术治疗应符合手术指征。

28.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不包括A.肌痉享B.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或粘连C.瘢痕挛缩D.高血压

E.韧带松弛

D关节活动度异常有两大类。关节活动度减小的原因有:①关节内疾病,如骨性病变、滑膜或软骨损伤、积血或积液、关节炎或畸形等;②关节外疾病,如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或粘连、瘢痕挛缩、肌肉瘫痪等。关节活动度过大的原因可见于韧带断裂、韧带松弛、肌肉迟缓性麻痹等。

29.下列属于三轴关节的是A.指间关节B.尉关节C.近侧桡腕关节D.髋关节

E.膝关节

D①单轴关节:指间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寰枢正中关节、桡尺近侧关节等。②双轴关节:桡腕关节、鞍状关节。③三轴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腕骨和跗骨间诸关节。

30.不属于肌张力评定禁忌证的是A.神经系统疾患B.关节不稳C.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D.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

E.急性扭伤

A肌张力评定的禁忌证包括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急性扭伤、产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渗出性滑膜炎、骨关节肿瘤等。

31.肌肉痉挛的益处是A.增加肌力B.增加肌肉耐力C.增加肌肉的稳定性D.充当肌肉泵,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E.增大关节活动度

A肌张力评定的禁忌证包括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急性扭伤、产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渗出性滑膜炎、骨关节肿瘤等。

32.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目的不包括A.恢复关节活动度B.增加关节活动度C.以主动方式完成被动活动D.提高本体感觉反馈

E.增加心脏泵血能力

E主动关节活动训练目的为改善与恢复肌肉功能、关节功能和提高本体感觉反馈等。不能改善心血管功能。

33.长期制动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不包括A.增大关节活动度B.肌肉废用性萎缩C.骨质丢失D.骨关节退变

E.关带享缩

A局部制动对肌肉和骨关节系统的影响最大。导致相当数量的患者在固定去除后发生肌肉、关节障碍,造成新的残疾。制动对机体的影响般有以下几种: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肌力下降、肌肉血管密度降低、肌肉代谢障碍、骨钙负平衡、胥矿物质密度降低、关节退变和功能障碍、异位骨化等。

34.C3~C6椎间盘病变在行牵引时,正确的方法是A.牵引角度颈椎屈曲20°B.牵引时间24小时C.幸引频率1次/周D.牵引重量20kg

E.牵引一次就可治愈

A中、下段颈椎病变(C5~T1)牵引角度宜大,可以采用前屈15°~25°位牵引。普遍认为牵引的机械效应发生在牵引的最初几分钟,故选择25分钟左右的牵引时间较为适宜,治疗1到2次/日,3~5次/周,10~14次为1个疗程,持续4~6周。牵引的重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牵引体位症状及自我舒适的感觉来确定。一般以体重的8%~10%开始牵引。

35.以下哪种适用于牵引

A.颈椎结核B.严重骨质疏松C.神经根型颈椎病D.脊髓型颈椎病

E.颈动脉硬化畸形

C颈椎牵引技术相对禁忌证:颈椎结核、肿瘤、椎动脉硬化畸形、陈旧性颈椎外伤、严重骨质疏松、心肌梗死、椎动脉硬化等颈椎疾病严禁颈椎牵引,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应慎用。

36.小脑的功能主要是

A.感受静止的地心引力和直线加速度变化引起的刺激B.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C.本体感觉信息的传入和传出通道D.控制初始粗大的规律性随意运动

E.反射性地维持肌张力、姿势的平衡和运动的协调

E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反射性地维持肌肉张力、姿势的平衡和运动的协调。

37.关于心功能分级正确的是A.I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心衰,体力活动后加重B.Ⅱ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不受限制平时一般的活动不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C.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的活动即会引起一系列症状D.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E.心功能分级为五级

C①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不受限,平时一般活动不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②Ⅱ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正常,但一般体力劳动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③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的活动即会引起一系列症状;④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心衷,体力活动后加重。

38.下述ADL评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确立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程度B.为制定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C.定位损伤部位D.为制定环境改造方案提供依据

E.观察疗效,评估医疗质量

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目的如下。①确立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程度;②确定哪些日常生活活动需要帮助,需要何种帮助以及帮助的量;③为制定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④为制定环境改造方案提供依据;⑤观察疗效,评估医疗质量。

39.脑卒中患者痉挛期,下列可以降低肌张力的方法是A.快速刷擦B.持续伸张C.关节挤压D.冰刺激

E.快速伸张

B肌肉痉挛要根据其特点以放松的手法为主,应利用缓慢的、较轻的刺激以抑制肌肉的紧张状态,如利用缓慢的牵拉降低肌张力,轻刷擦体位作用,利用非抵抗性重复收缩缓解肌肉痉挛。而快速刷擦、关节挤压、冰刺激、快速伸张等都可使肌张力增加。

40.感应电疗法的禁忌证是A.失用性萎缩B.肌张力低下C.胃下垂D.癔症性瘫痪

E.痉挛性瘫痪

E感应电疗法可以兴奋神经肌肉,所以痉挛性瘫痪患者禁用,可加重痉挛。

41.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是A.卧床休息B.术后在小腿下垫枕C.穿弹力袜D.在血栓形成前及早进行药物治疗

E.尽可能避免足趾运动

C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影响下肢的静脉回流;术后应多进行足趾的等长收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下床活动,有必要时穿医用弹力袜;对术后的年老患者和心脏病患者要更加重视

42.超声波的生物学效应为

A.机械作用、温热作用、扩散作用B.温热作用、压强作用、电磁作用C.机械作用、温热作用、空化作用D.光化作用、生物刺激作用、机械作用

E.热作用、压强作用、电磁作用

C超声波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主要有机械效应、热效应、空化效应三个方面。

43.肱骨外上髁炎累及的肌群是

A.桡侧腕伸肌B.尺侧腕伸肌C.桡侧腕屈肌D.尺侧腕屈肌

E.指仲肌群

A肱骨外上髁是前臂伸腕肌群的起点,桡侧伸腕长肌、短肌、指总伸肌、尺侧伸腕肌及肱桡肌均起于肱骨外上髁处

44.小脑性运动失调的患者可以进行的训练是

A.肌力训练

B.呼吸肌训练

C.关节活动度训练D.抗阻训练

E.协调训练

E小脑是人体平衡与协调的重要器官,参与躯体平衡和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控制。小脑损伤会引起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醉酒步态、躯体不协调、平衡障碍。

45.下列是关节的生理运动的是A.滑动B.转动C.摆动D.屈曲

E.旋转

D关节的生理运动是指自身生理活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运动,如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关节的附属运动是患者无法主动完成,需要被动完成的运动,如滑动、关节牵引、挤压、转动和旋转等

46.摄食训练时患者的体位是A.躯干30°仰卧位,头部后伸B.躯干15°仰卧位,头部侧屈C.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D.仰卧位

E.侧卧位

C摄食训练应注意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的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体位一般让患者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头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健侧。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物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适于患者的俸位并非完全一致,实际操作中,应该因人而异,予以调整

47.偏瘫患者髋关节常见的痉挛模式是A.伸展、外收、外旋B.屈曲、内收、内获C.伸展、外收、内旋D.屈曲、内收、外旋

E.伸展、内收、内旋

E偏瘫痉挛模式具体表现如下。①头向患侧屈曲,面部转向健侧:躯干:向患侧屈曲并向后方旋转。②上肢(屈曲模式)骨盆:患侧上抬并向后方旋转;下肢(伸肌模式)。③肩胛带:后撤,下沉;肩关节:内收,内旋。④踝关节:跖屈,内翻;腕关节:掌屈,尺偏。⑤肘关节:屈曲。⑥膝关节:伸展。⑦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⑧前臂旋前。⑨趾、手指:屈曲,内收

48.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是A.前脱位B.后脱位C.上脱位D.下脱位

E.前下脱位

A肩关节脱位约占全身关节脱位总数的50%,肩关节前脱位可占95%。

49.婴儿臂丛神经损伤时,睡眠或怀抱时应A.使肩外展、外旋,肘屈曲B.使肩外展、外旋,肘伸展C.使肩内收、内旋,肘屈曲D.使肩内收、外旋,肘伸展

E.压迫受损上肢

A婴儿睡眠或怀抱时为了预防上肢受压麻痹,应使肩外展、外旋,肘屈曲。

50.关于共同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共同运动是指用力使身体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诱发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B.共同运动是定型的运动,不能选择性的控制所需的肌群C.上肢共同运动在举起手臂时最常见D.下肢共同运动在站立和行走时最易见到

E.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的运动

A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随意运动,但由于肌张力太高甚至痉挛,它们是定型的,不能选择性地控制所需的肌5群,但只能遵循固定模式来活动,所以它又是不随意的。联合反应是指用力使身体一部分肌肉收缩

51.脊髓损伤确定运动神经平面的关键肌的肌力应达到几级A.1级B.2级C.3级D.4级

E.5级

C关键肌是确定运动损伤平面的关键肌肉,用肌力达到3级以上的关键肌来确定运动损伤平面,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4级

52.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是A.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治疗B.保守治疗

C.牵引

D.推拿

E.正骨

A脊髓型颈椎病较重者禁用牵引治疗特别是大重量牵引,手法治疗多视为禁忌证。应先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

53.下列关于轮椅的结构要求正确的是A.患者坐上轮椅之后,双大腿与扶手之间的距离应为8~9cm,即为轮椅应有的作为宽度B.患者坐上轮椅后,坐垫的前缘离胭窝约6.5cm,即为轮椅座位的深度C.适当的扶手高度有助于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平衡,在双臂内收的情况下,坐位时前臂平放在扶手上,肘关节屈曲°为正常D.一般情况下,患者坐在轮椅中双下肢放于于脚踏板上时,足跟至胭窝的距离即为轮椅应有的高度

E.一般轮椅靠背尽可能高些为好

B患者坐上轮椅之后,双大腿与扶手之间的距离应为2.5-4cm,即为轮椅应有的作为宽度,患者坐上轮椅后,坐垫的前缘离胭窝约6.5cm即为轮椅座位的深度。适当的扶手高度有助于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平衡,在双臂内收的情况下坐位时前臂平放在扶手上,肘关节屈曲90°为正常。一般情况下,患者坐在轮椅中双下肢放于于脚踏板上时,足跟至胭窝的距离再加上4cm即为轮椅应有的高度。一般轮椅靠背尽可能低些为好。矮或低靠背是指靠背上缘只达患者肩胛骨下缘2-3cm,这种靠背使患者躯干有较大的活动度

54.维持身体平衡的不包括

A.躯体感觉B.视觉C.听觉D.前庭觉

E.运动系统

C人体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保持平衡,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参与、相互作用以及躯体感觉、视觉以及前庭觉3个感觉系统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此外,运动系统在维持人体平衡中也起重要作用

55康复评定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A.躯体功能评定、精神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社会功能评定B.认知功能评定、情绪评定、失用症和失认症的评定C·失语症的评定、构音障碍的评定、言语失用症的评定、言语发育迟缓的评定D.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就业能力评定

E.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神经电生理评定

A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包括躯体功能评定、精神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等方面。

56.中频电疗法不包括A.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B.调制中频电疗法C.千扰电疗法D.共鸣火花疗法

E.音乐电疗法

D中频电疗法包括干扰电疗法、等幅中频电疗法、音乐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等,共鸣火花疗法属于高频电疗法

57.对L2损伤的患者预测其功能恢复程度为A.不能步行B.大部分依赖轮椅C.可进行家庭性步行D.可进行社区性步行

E.可进行治疗性步行

C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可根据不同的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①C1~C3不能步行;②C4大部分依赖轮椅;③C5中度依赖轮椅;④C6轻度依赖轮椅;⑤C7~T1基本独立;⑥T2~T,完全独立;⑦T6~T12可进行治疗性步行;⑧L1~L3可进行家庭性步行;⑨IA~S1可进行社区型步行。

58.银屑病的物理治疗常选用A.蓝紫光疗法B.光敏疗法C.超短波疗法D.激光疗法

E.中频电疗法

B光敏疗法可用于治疗银屑病。

59.全层皮肤受损,包括皮下组织的损伤或坏死可能延伸至下方筋膜,但不穿透是压疮

分期的哪一期

A.Ⅰ

B.II

C.Ⅲ

D.Ⅳ

E.Ⅴ

C据病理变化,压疮临床上可分为4级。Ⅰ度:患者骨隆突处出现不消散的红斑,压之不褪色,出现疼痛。II:出现水疱,或出现浅的溃疡,病变局限在真皮层。Ⅲ度:溃疡形成,可看到皮下脂肪,但未侵犯到深部脂肪层。Ⅳ度:病变侵入到真皮下层,出现腐肉或有焦,可看到肌腱、肌肉或骨

60.肌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是A.有氧代谢B.无氧代谢C.超量恢复D.过于疲劳

E.反复训练

C肌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是超量恢复,训练后肌肉的即时变化为疲劳和恢复的过程。

6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A.社会交往能力B.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C.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D.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E.工作能力

D日常生活活动分为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LADL)。

62.压疮的评定是根据A.压疮面积B.皮肤肿胀面积C.患者自我感知程度D.皮肤的红斑或创面深度

E.患者疼痛程度

.D皮肤的红斑或创面深度是压疮评定的依据。

63.以下是内囊病变导致的运动瘫痪的是

A.瘫痪发生在对侧的上肢或下肢

B.造成半身不遂C.引起两条腿瘫痪D.同侧脑神经瘫痪和对侧半身不遂

E.重症肌无力

B病变位于皮质,则瘫痪发生在对侧的上肢或下肢;内囊病变则会发生半身不遂;损伤发生在脊髓部位,将会引起两条腿瘫痪;脑干发生病变,将会引起同侧脑神经瘫痪和对侧半身不遂。特殊的瘫痪,神经肌肉接点处的刺激传递受到阻碍,将会引起重症肌无力。

64.感应电疗法的作用不包括A.兴奋神经肌肉B.降低肌张力C.促进局部血液循环D.防治粘连

E.镇痛

B感应电流的脉冲持续时间很短,电解电泳、电渗作用不明显,有明显的兴奋神经肌肉的作用,可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也可以使内脏平滑肌收缩,使之张力提高。

65.关于偏瘫患者体位摆放正确的是A.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躯干上,放松B.患侧卧位:患侧上肢放于身下,患侧下肢轻度屈曲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躯干上,放松C.床上座位:用被子支撑患者背部帮助患者脊柱伸展,身体坐直,患者下肢不放任何物品,保持放松体位D.仰卧位:患者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放松放于随意位置将浴巾卷起放于大腿外侧,膝下垫毛巾卷,保持膝伸展微屈

E.轮椅座位:臀部尽量向前坐,躯干尽量伸直,不靠轮椅靠背,髖膝踝关节尽量保持90°,无内收、外展、外旋

A偏瘫患者的体位摆放如下。①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毛巾卷,保持膝伸展微屈。②健侧卧位:患者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由于患者躯干稳定性差,叮在患者身后放置长枕或者被子,以保持稳定的侧卧位。③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躯干上,放松。④床上坐位:用被子支撑背部帮助患者脊柱伸展、身体坐直,将长浴巾卷起垫在瘫痪侧大腿外下方,以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毛巾卷,保持膝关节微屈。在患者前方放置桌子,将双上肢放于桌上。⑤轮椅坐位:臀部尽量向后坐,躯干尽量靠近轮椅背部,在患者背后放置软枕以促进躯干的伸展。髋膝踝关节尽量保持90°,无内收、外展、外旋。瘫痪侧前臂旋后放在轮椅桌上

66.心电运动试验主要适用于

A.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心肌炎患者C.冠心病患者D.言语障碍患者

E.中风后运动障碍患者

C心电运动试验主要用于冠心痛诊断、心律失常鉴定。病情不稳定者均属于禁忌证

67.痉挛的弊端是

A.导致缓慢的自主远动B.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C.可相对保持肌容积D.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

E.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A痉挛的弊端有:影响平衡稳定性;下肢伸肌阵挛和痉挛影响步态的摆动期;自主运动很慢,导致皮肤应力增加;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易形成挛缩;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髖屈曲痉挛会影响会阴清洁以及性功能;下肢痉挛干扰驾驶轮椅、助动车,增加畀位骨化、骨折的危险等。

68.关于痉挛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B.以速度依赖C.是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D.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

E.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

E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所谓痉挛的速度依赖即为伴随肌肉前伸速度的增加,痉挛肌的阻力也增高

69.需要进行转移训练的患者

A.腱鞘炎患者B.脊髓损伤患者C.尺桡骨骨折患者D.肩关节脱位患者

E.冠心病患者

B转移训练的适应证是指能提高自身或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体位转换能力的锻炼方法,适用于脊髓损伤、耐力平衡、中风或其他影响自身肌力、协调的患者

70.关于Brunnstrom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反射运动维持机体的活动功能B.利用螺旋对角线模式C.利用温、痛、触、视、听、嗅等多种感官刺激D.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诱发正常运动

E.利用协同运动等并立模式和反射模式坐位促进手段

EBrunnstrom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初期,利用协同运动模式和反射模式坐位促进手段然后再把这些运动模式修整成功能性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的方法

二、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考题。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71-73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45岁。车祸后入院,右侧髂腰肌肌力5级,左侧4级,股四头肌肌力右侧4级,左侧可伸膝,可对抗一定阻力,胫前肌右侧2级,左侧1级肛门括约肌无张力。

71.患者左侧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为

A.0级B.1级C.2级D.3圾

E.4级

.E髂腰肌的神经支配为L2,股四头肌的神经支配为L3,胫前肌为L4,患者损伤的神经平面应为股四头肌平面L3。关键肌是周肌力3级以上的关键肌来确定运动神经平面,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4级。患者卧床期间常见并发症为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炎症、循环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

72.由题分析患者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平面大致为

AL2

BL3CL4D.L5

ES1

B由题分析患者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平面大致为L3

73.该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包括A.褥疮B.尿道感染C.肺部感染D.下肢深静脉血栓

E.失语症

E该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包括失语症。

(74~76题共用题干)患者,男,45岁。4个月前摔倒,致右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行石膏外固定。目前石膏已拆除,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现右膝关节屈曲受限。74.膝关节的活动度为A.屈0°~°,仲0°B.屈0°~90°,伸0°~5°C.屉0°~45°,伸0°D.屈0°~60°,伸0°~45°

E.屈0°~30°,伸0°

A正常的膝关节活动度为屈0°~°,伸0°

75.下述现阶段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消除残存肿胀B.限制关节活动,防止不必要的损伤C.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D.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

E.恢复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B骨折愈合良好,患者应积极主动进行训练,牵伸粘连组织,增大关节活动度。患者骨折后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使关节囊壁的血管滑膜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和软骨面之间发生粘连,出现疼痛,继而关节囊收缩,关节挛缩,活动范围缩小。

76.患者关节屈曲受限可能的原因为

A.疼痛B.骨质增生形成C.软组织粘连D.肌肉耐力下降

E.肌力下降

C患者膝关节屈曲受限可能得原因为软且织粘连

(77~78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51岁。因“突发右侧肢体麻木1小时”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右侧肢体轻偏瘫,右侧Babinski征(+),腱反射亢进,左侧肢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头颅CT报告:左侧基底节缺血性梗死

77.患者此时的康复治疗原则是

A.主要进行功能康复B.主要进行心理治疗C.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的发生D.绝对卧床

E.大强度训练

C脑卒中急性期康复原则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的发生。

78.对该患者的康复治疗措施是A.增强右侧肢体肌力和肌肉耐力B.诱发主动运动C.抑制异常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D.以卧床为主

E.进行大强度运动以增加其肌肉力量

C康复治疗措施是抑制异常反射,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79-81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62岁。神经根型颈椎病16年,2月前进行性加重,遵医嘱,卧床休息2月余。

79.多将手法治疗视为禁忌证的是

A.软组织型颈椎病B.神经根型经颈椎病C.脊髓型颈椎病D.椎动脉型颈椎病

E.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C脊髓型颈椎病可以先试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尽早手术治疗,该类型颈椎病较重者禁用牵引治疗,手法治疗多视为禁忌证。

80.后期牵引治疗的合适角度为A.颈椎后仲10°~20°B.颈椎前倾10°~20°C.颈椎前倾45°~60°D.颈椎前倾30°~40

E.颈椎后伸30°~45°

B牵引角度需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和颈椎曲度选择,以颈椎前倾10°~20°较合适。当牵引力向前倾斜一个小角度时,牵引力与颈椎的横截面垂直,能均匀加宽前后椎间隙,致使椎间孔与椎管均匀扩大,以减轻或消除颈肩部疼痛

81.卧床休息对颈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使颈部肌肉放松B.减轻由于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C.减少颈部活动D.减轻神经根粘连

E.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

D卧床休息时间过长会引起神经根的粘连、肌肉的萎缩,急性期症状缓解后,或者可在围领保护下逐渐离床活动,并积极进行腰背肌的锻炼

(82~84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53岁。脑梗死恢复期,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右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右侧Babinski征(+),腱反射亢进,偏身感觉减退,左侧肢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头颅C报告:左侧基底节缺血性梗死。现患者可以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维持平衡,伸手够物的情况下不能维持平衡。能理解他人言语,能够发音,但言语产生困难82.由此推断患者的平衡功能分级为A.I级B.Ⅱ级C.Ⅲ级D.Ⅳ级

E.V级

A平衡的三种状态:静态平衡(I级):人体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可以维持某种姿势的过程。自动态平衡(Ⅱ级):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从一种姿势转换到另一种姿势可以保持平衡的过程。他动态平衡(Ⅲ级):在外力推动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平衡的过程。

83.此类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步态是

A.关节强直步态B.鸭步C.跨栏步D.画圈步态

E.前冲步态

D偏瘫患者常伴有足下垂,为了避免足部拖地,常便用画圈步态。

84.该患者存在的失语类型为A.运动性失语B.感觉性失语C.传导性失语D.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E.完全性失语

A患者的失语类型为运动性失语。

(85~87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47岁。高血压病史10余年,1月前因脑梗死入院。右侧偏瘫,查体见右侧上肢肌力1级,右侧下肢肌力3级。患者现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

85.肌力1级的表现为

A.触摸肌肉完全无收缩B.可以触摸到肌肉收缩,但是无运动C.肌肉能抗重力收缩,但不能抗阻D.能对抗部分阻力

E.能对抗较大阻力

B肌力分级是用来描述肌肉力量的等级划分标准,依照受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活动、带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抵抗重力和阻力的情况划分为:①0级,触摸肌肉完全无收缩;②1级,可以触摸到肌肉收缩,但是无运动;③2级,去除重力的情况下能全范围收缩;④3级,肌肉能抗重力收缩,但不能抗阻;⑤4级,能对抗部分阻力;⑥5级,能对抗较大阻力。

86.屈髋肌的远动神经平面为

A.C7

B.T1CL2

D.L3

E.S1

C①C,~伸肘肌;②T1~小指外展肌;③L2~屈髋肌;④L3~伸膝肌;⑤S1~踝趾屈肌。

87.患者上肢可进行的运动训练为A.被动运动训练B.主动运动训练C.抗阻训练D.主动一辅助训练

E.精细运动训练

.A患者上肢可洗以进行被动运动训练。

(88~90题共用题干)患者,女,35岁。右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急诊初医院路上突然出现患肢剧烈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趾苍白,牵伸足趾有剧烈疼痛感88.由此可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A.血肿压迫B.骨筋膜室综合征C.感染D.挤压综合征

E.下肢深静脉血栓

B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

89.下面哪项症状符合以上诊断A.白细胞升高B.尿肌红蛋白升高C.肢体麻木发凉D.皮肤表面青紫、肿胀

E.D-聚体升高

C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同时有局部发凉症状。

90.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是A.切开减压B.肾透析C.抗感染治疗D.溶栓治疗

E.粗针头穿刺抽血减压

A骨筋膜室综合征如果筋膜室压力30mmHg,应及时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手术

三、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91~93题共用备选答案)A.I期B.Ⅱ期C.Ⅲ期D.Ⅳ期E.V期91.肘屈曲位前臂能旋前旋后,患者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92.手指能充分屈曲,但不能伸展,患者手指Brunnstrom分期为

93.坐位时膝屈曲90°时足可向后滑行,足能背屈,下肢Brunnstrom分期为

DCDBrunnstromⅢ期的运动特点为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上肢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手可有钩状抓据但不能伸指,在坐和站立位上,有髋、膝、踝的协同性屈曲。BrunnstromⅣ期的运动特点为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上肢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肩0°,肘屈90°的条件下,前臂可旋前、旋后;肘伸直情况下,肩可前屈90°;手臂可触及腰骶部。在坐位上,可屈膝90°以上,足可向后滑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踝可背屈。

(94~9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运动性失语B.感觉性失语C.命名性失语D.完全性失语E.失读症94.患者完全不能表达,甚至个别的字、词、音节都不能发出属于95.患者言语、书写能力存在,但词汇遗忘很多,物体名称遗忘较为显著属于

96.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说话,所讲话的内容也无法使人理解属于

DCB完全性失语又称混合性失语,患者所有语言功能均有障碍,完全不能表达,甚至个别的字、词、音节都不能发出属于;命名性失语的主要特征为不能命名,呈选择性命名障碍,口语表达中找词困难,缺实质词,可以描述出物品功能,但说不出物品的名称;感觉性失语表现为口语理解严重障碍,患者对别人和自己讲的话均不理解。口语表达有适当的语法结构但缺乏实质词。表现为语量多,讲话不费力,发音清晰,语调正常,但话语难以理解或答非所问。

(97~题共用备选答案)

A.托马斯(Thomas)征B.髂胫束挛缩试验C.髌骨摩擦试验D.半月板弹响试验E.抽屉试验

97.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98.阔筋膜张肌挛缩

99.髋关节屈曲畸形

.半月板病变

EBAD托马斯征阳性提示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髂胫束挛缩试验阳性提示髂胫束挛缩或者阔筋膜张肌挛缩。髌骨摩擦试验阳性见于髌骨软化症。半月板弹响试验时外展外旋小腿并伸膝时出现弹响为外侧半月板病变,内收内旋小腿并伸膝出现弹响声为内侧半月板病变。抽屉试验时过度向前移位为前交叉韧带损伤,过渡后移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过渡向前、后移位,则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zmzhgjy/8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