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踝关节炎 >> 治关节炎的方法 >> 正文 >> 正文

中医耳穴治疗关节炎

来源:踝关节炎 时间:2021-5-14

关节炎

关节炎是指关节疼痛、局部肿胀或变形,其中呈对称性、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疼痛者为风湿性关节炎;发生于指掌、脊柱关节,晚期畸形或强直或梭形改变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初起时对应中医所言“风湿”,发展至关节病变时称为“痹症”。本病有缓有急,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或红肿热胀,或有局部变形、强直或有肌肉萎缩,症状常随天气变化而变化,如遇风寒则关节局部疼痛红肿会复发或加重,有时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全身症状。

关节炎以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刺激耳穴相应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等阳性反应。关节炎患者的耳廓上可以看见,受累关节在耳廓上相应的区域会呈现点片状红晕、血管充盈,压痛明显,或有结界、条索。心区亦可见阳性反应点及外观的改变。

临床治疗时取受累关节相应部位的耳穴穴区,如指关节受累可取指穴,取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交感。关节炎患者刺激耳穴相应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等阳性反应,故在相应疼痛部位如肩、肘、膝、踝等穴区取穴;内分泌和肾上腺均属三抗穴,可以抗风湿、抗感染、抗过敏,且内分泌有利湿消肿的作用;皮质下和交感可以活血止痛。

临床治疗配穴

配穴根据证型选择:风湿寒痹型配以肝、脾、肺;风湿热痹型配以而建、屏尖、肝阳点刺放血;气虚血痹型配以脾、肾。风寒湿痹型常见于慢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或肌肉酸痛,游走不定,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脾主肌肉,取脾穴能缓解疼痛;风邪致病游走不定,与肝最相关,故取肝穴;肺主通调水道,可以利湿消肿;肾能温肾阳,壮阳气,抵抗寒邪。风热湿痹型常见于慢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以及化脓性关节炎,常起病急骤,伴关节红肿热痛拒按,或破溃流脓,应当清热利湿,去除郁热,故选耳尖、屏尖、肝阳穴放血清解郁热。气虚血痹型常见于肥大型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昼轻夜重,局部肌肉瘦削而受累关节肿大,喜热或潮热颧红;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同取能补气补血,调和阴阳。

还可以根据疼痛的具体症状进行穴位加用。疼痛游走不定(风痹)者,可加风溪;疼痛重着固定(湿痹)者,加三焦、脾;剧烈疼痛(寒痹)者,加缘中、热穴、枕;关节热痛(热痹)者,加神门、心、屏尖;昼轻夜重(血痹)者,加心、脾。

文案:李婧

编辑:杨珂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zgjydff/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