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科手术机器人世界级原创核心技术:双平面荧光透视技术,无需术前或术中CT,源自MIT;
2、闭环完整的骨科机器人产品线,从关节评估诊断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到康复训练机器人,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
3、设备+耗材的商业模式,辅以人工智能AI的应用场景;
4、千亿级的骨科医疗机器人市场机会;
5、拥有深厚的股东背景和强大的专家资源。
项目背景
医疗机器人蓬勃发展,成长空间巨大,根据WinterGreenResearch预测,康复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行业规模将分别由年的2.2和32亿美元增长到年的32和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46.6%、29.9%,前者增速更快,后者绝对量更大。
(1)骨科手术机器人
骨科手术机器人为手术机器人中的一个细分领域。骨科手术追求快速、精准的特点,决定机器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更容易被接受。随着数字骨科、导航技术、以及数字影像融合技术的兴起,骨科手术机器人逐步成为炙手可热的发展领域,骨科手术机器人目前的主要用途集中在关节置换及脊柱/创伤手术的器械/植入物定位,这些应用的本质都是定位,无论是器械的入路还是植入物的位置,理想的定位是确保骨科手术成败的关键和基础。
骨科手术对于定位的需求高。基于医生专业经验以及多项辅助检查,比如体格检查、X线、CT、MRI、运动分析等,获得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借助影像分析、3D打印等技术可实现在术前的精准规划,然而到目前为止,骨科手术的质量高低依然主要取决于术者的经验积累,特别在部分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环节上,术者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器械入路的准确定位即是这些关键环节中的一大类。
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方式,手术机器人的优势主要在于:
1、机器人定位时间短、创伤小、定位精,减少人为误差;
2、可以代替医务人员进行有损害的操作,如暴露在X线下;
3、机器人可以预模拟手术操作、选择最佳入路手术方案
(2)康复机器人
运动损伤的人数和脑卒中人数逐年增加以及老龄化趋势,使得我国康复装备供应和康复临床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数量不足,康复科室供给和康复装备供应不足。根据卫计委数据,截止年5月底,医院2.6万个,其中,医院有8,个(医院2个,医院个)。年卫生部下发《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通知,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建设康复医学科,截止到年底,实际拥有康复科的医院3,家,与要求相去甚远。康复机器人是解决我国康复医疗行业现有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康复机器人存在巨大供需缺口,多种支持政策推动百亿级市场空间,消费群体收入特征决定国产康复机器人大有可为。①我国肢体残疾基数庞大,加之老龄化进程,国内康复科室和康复设备供给严重不足,与临床需求存在巨大缺口。②残疾人医疗即将纳入医保,将推动医疗康复需求,医疗康复器械有望迎来春天。同时国内康复机器人政策频出,预计还将在“十三五”规划中迎来利好。③医院康复医学科数量近1万所,医院配一台康复设备,单价在数十万至数百万元之间,则市场空间在百亿级规模。④残疾人家庭在医疗康复上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经济约束,结合我国残疾人家庭收入和消费结构现状,与国外进口的康复机器人相比,本土康复机器人具备高性价比优势,将占据更高市场份额。
(3)关节评估系统
关节评估、分析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用于造成运动功能障碍的所有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术评估和康复追踪,包括中风脑瘫等神经功能障碍疾病、韧带半月板损伤肌肉萎缩运动损伤、关节炎等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国民体育运动的增多,运动损伤也越来越多,据预测每年有0.9亿人次的运动损伤;老龄化加速,中风、关节炎等老年病人数增加,中风人数已超千万,关节炎患者估计1亿人。运动分析和功能评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现有的方法在精确性和方便性以及结果分析上都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逸动的关节评估系统借助核心便携红外立体光追踪技术和关节运动分析技术解决以上痛点,成为临床运动分析和功能评估的革命性产品。
项目优势及进展情况
(1)AllWays骨科手术机器人
公司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水平已达到Medtronic、Stryker等国际龙头企业的水平。公司采用独有的核心技术-双平面荧光透视技术,国内尚无企业掌握该项技术,国际上著名脊柱机器人公司MazorRobotics有使用类似技术,但其技术相对较复杂,还需要术中CT,而本公司技术不需要术中CT,手术流程简化很多,在手术实际应用中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精准,有望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产生革命性突破,脱颖而出,市场潜力巨大。手术机器人产品已完成原型机,准备开始临床试验,申请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AllWays骨科手术机器人
(2)Nirvana康复机器人
公司的康复机器人为首款类人臂全自由度机器人。不同于市面上仅能做上肢或下肢康复、或运动模式单一的机器人,公司的康复机器人可以做多关节、多部位、多动作、多模式的康复运动,且使用便利,性价比高。目前产品已完成原型机,准备开始临床试验,申请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Nirvana康复机器人
(3)OptiKnee关节评估系统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缺少一种数据精度高、能够临床使用的关节运动功能评估系统用以诊疗,手术评估和康复评估。Opti_Knee膝关节三维动态功能评估系统市场现实需求可观,该系统亦可采集统计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身高体重的正常人膝关节运动数据并开发膝关节运动大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比患者运动数据,为诊断提供参考。Opti_Knee膝关节三维动态功能评估系统综合考虑现有运动分析技术的复杂度和准确性,结合临床的需求特点,采用更为先进的便携红外立体光追踪技术和运动学分析方法,是临床运动评估的最优选择。它具有以下特点:
1)便携红外立体光追踪技术
2)便捷测试,可移动
3)在体、负重位,正常运动状态
4)客观、量化、实时、动态数据
5)测量人体关节六自由度(6DOF)
6)分析、评估运动功能
7)即时打印报告
目前该产品已经完成CFDA注册申请,正在提交补发材料,预计年3月取得CFDA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OptiKnee关节评估系统
目标用户及市场情况
(1)AllWays骨科手术机器人
目标用户:
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骨科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脊柱、四肢关节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已仅次于感冒,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2)我国目前每年开展2,万例骨科手术,手术领域广泛,涵盖脊柱、骨盆、关节、四肢等
市场规模:
1)机器人在骨科应用基础较好,没有牵扯内脏和软组织的问题,可以精确导航、定位,且手术过程模式化程度高,可以术前手术规划,未来将成为未来骨科治疗标准技术;
2)骨科手术机器人一般采用“设备+维护费+耗材”的商业模式,除收取设备销售的一次性收入外,每年还收取机器销售终端价约1/10的维护费,此外,每次手术时,还收取手术所消耗的耗材费用;
3)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全新的市场,从无到有
人口50万以上,年骨科手术量不低于1,例,全国约有0医院。医院配置一台,每台均价1,万元,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潜在市场空间可达~亿元。全国每年0万例骨科手术,按照骨科手术机器人最终20%的渗透率,每例手术~3,元耗材费,每年耗材市场规模~亿元。
(2)Nirvana康复机器人
目标用户:
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万人,其中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万人。另外中国已迚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1.44亿,到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年人的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倍,医疗保健需求大大高于成年人群。同时中国还有2亿多慢性病患者,其中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万。此外因为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量也达多万,其中大部分都需要康复服务。医院的康复资源覆盖面小,造成80%需要康复的人群得不到康复治疗。
市场规模:
虽然目前国内康复市场规模仅约亿元,但我们发现上世纪末在美国发生的一系列推动康复医疗大发展的驱动因素正在中国发生,包括人口老年化、医保支付医院医院转诊病患、民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技术进步等。
骨科康复和神经康复将是空间巨大的康复治疗子领域,根据每年的手术量并假设一定比例的术后病人选择康复及平均康复费用,我们测算骨科康复和神经康复的市场空间分别高达亿和亿。再考虑其它康复子领域,未来5-10年国内康复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
1)每年骨科手术量2,万例,需要康复病人的比例40%,每个手术病人的平均康复费用5,元,骨科康复市场空间预测为亿;
2)脑卒中每年发病人数万,需要康复的病人比例30%,人均康复治疗费用30,元,神经康复市场空间预测为亿;
其他心脏康复、儿科康复、肿瘤康复空间约为~亿。
(3)OptiKnee关节评估系统
目标用户: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今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例近14%;到年将突破3亿。而上海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更是高达27.1%。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骨关节疾病的患病率为:5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超过50%,5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为8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几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疾病,这其中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为主。再加上运动不当造成的膝关节损伤、大脑神经中枢损伤造成的步态异常等,膝关节异常的人数接近2亿。所以膝关节疾病的诊断需求会越来越大。
市场规模:
该系统的应用非常类似于心电图诊断心脏疾病,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心电图年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现已成为心相关科室临床必备设备。医院一项关节功能检查的标准流程,为医院骨科所必备设备
竞争对手情况
(1)AllWays骨科手术机器人竞争情况
目前国内外比较著名的骨科机器人有以下几款:
1)由IBM研究中心和UniversityofCalifornia研究团队开发的ROBODOC手术系统,针对骨科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8年通过了FDA认证;
2)美国Stryker公司年发布的骨科手术导航系统MakoPlasty(名称:RoboticArmInteractiveOrthopedicSystem),目前该产品已获得CFDA审批,用于辅助外科医生进行膝关节和髋关节手术,包括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髌股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3)以色列MazorRoboticsLtd公司的SurgicalPositioningSystem(中文名称:脊柱外科手术定位系统)“Renaissance”于年获得CFDA批准,用于普通脊柱外科手术中对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的精确定位,既可用于开放式手术,也可用于经皮手术;
4)由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骨科手机机器人(商品名“天玑”,规格型号:TiRobot)于年11月获得CFDA批准上市,用于在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开放或经皮手术中以机械臂辅助完成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的定位;
国内市场上,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天智航。天智航“天玑”手术机器人原理为:术前CT扫描建模,术中C臂X光2D影像与3D模型融合,红外导航定位;而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原理为:双平面X光定位通道,红外导航引导机械臂智能定位。原理上的差异导致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多个维度优于“天玑”:
1)“天玑”用于在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开放或经皮手术中的以机械臂辅助完成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的定位,公司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用于骨科脊柱、骨盆、关节以及四肢手术中辅助智能定位,Allways可以应用的骨科手术范围更广,并可扩展至神经、颌面、肿瘤等应用;
2)“天玑”需要术前CT扫描,后将CT数据导出至工作站进行3D建模,手术规划过程复杂,公司的手术机器人无需术前CT扫描及建模,手术规划简单,节省大量时间,减少患者X线暴露;
3)“天玑”术中首先于患者身体打入定位刚体,然后进行注册,创伤性的骨钉增加出血及感染的风险,同时定位刚体容易阻挡医生的操作或视野。
4)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可在机械臂定位出现微小偏离时,由医生在确认环节点击“校正”按钮,机器人将自动完成微调校正以完成手术;“天玑”需要重新进行手术规划和定位操作,延长手术时间;
5)公司骨科机器人独具几何通道定位技术,该通道技术除了保证固定螺钉处于“正确“的位置外,由于经过包括有限元分析等生物力学验证,为骨科内固定的最佳通道。
6)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和“天玑”精度相当,都在0.8mm左右;
7)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终端价在-1万,而“天玑”在1-1万,公司的机器人更有市场竞争力。
(2)Nirvana康复机器人竞争情况
公司的康复机器人为首款类人臂全自由度机器人,不同于市面上仅能做上肢或下肢康复、或运动模式单一的机器人,可以做多关节、多部位、多动作的康复。
1)适用范围:公司的康复机器人适合任何上下肢运动障碍,包括神经损伤造成的功能障碍和关节损伤术后康复的患者。市面上的康复机器人一般仅能做上肢或下肢的康复;
2)康复动作:公司的康复机器人可以做多种康复动作,包括肩关节内收外展、旋前旋后,肘关节屈伸、旋转,腕关节屈伸,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膝关节屈伸,踝关节屈伸等预设动作和自定义动作;一般的康复机器人仅能做单种或数种康复动作;
3)康复模式:公司的康复机器人可以做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连续被动运动,关节功能牵引,拮抗运动,情景任务等多模式;一般的康复机器人仅有单种康复模式;
4)使用便利性:公司的康复机器人可以记录运动轨迹和对根据病人的动作做力反馈,且使用便捷,而一般的康复机器人需要搬运病人至机器人机体,病人转移困难,耗时长且使用不便;
市场竞争力:公司产品的市场终端价格会在-万左右,而一般康复机器人价格在万左右,公司的产品性能更优,价格更低
(3)OptiKnee关节评估系统竞争情况
膝关节的诊断和评估,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手法测试和拍摄静态的X光片或者MRI。MRI和CT只能观察到明显异常的关节结构,对于不明显的结构异常和非结构异常的功能障碍者,会导致诊断的准确性大大下降。
目前市场处于空白状态,无显著竞争者。
团队情况
王少白博士创始人/总经理
王博士为世界“生物力学之父”冯元祯教授嫡系四代学生,留美11年,系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医院三方联合培养的博士。年开始任职哈佛大学教师及美国医院骨科生物工程中心研究员。年初在美国联合创办剑桥医疗技术公司(CambridgeMedicalTechnologiesInc.)并担任公司研发总监,该公司主要从事红外光立体定位和相关实验室技术的产业化,随后工作重心面对中国市场,创立上海逸动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王少白博士在数字骨科领域的研究及临床转化已有十多年的经验,擅长医工结合领域的科研与创新工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发表与公司和项目相关的数字骨科SCI收录国际论文40余篇,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中国等世界各地发表80余次国际演讲,担任EuropeanSpineJournal、Spine、JournalofBiomechanics、BMCMusculoskeletalDisorders等多篇重量级学术杂志的编辑或审稿人,实时保持国际数字骨科领域最新动态更新。
李国安联合创始人
李国安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担任美国医院骨科生物力学工程研究室主任。李教授主要从事运动医学、骨关节的生物力学、计算生物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骨外科生物力学和生物工程方面取得了多项开创性研究成果,是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目前李国安教授作为逸动医学首席科学家,指导产品设计及研发。
周好好研发总监
周好好先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具有10年以上产品研发和团队管理经验,曾在大型上市集团公司负责系统平台研发。目前任职逸动医学研发总监。
兰天市场总监
兰天先生3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曾任职于国内大型制药公司质量部,负责质量及注册;之后在创业公司从事抗肿瘤药品的项目协调及注册。7年开始在世界Top10制药公司美国默沙东公司从事药品销售,之后在世界强的器械公司百特医疗负责血液透析产品在华东区域的市场及销售。兰先生拥有超过14年医疗领域工作经历,在医疗器械市场推广方面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目前在逸动医学任职常务副总经理,负责产品市场定位及销售策略制定。
卫青梅注册总监
卫青梅女士从事医疗器械行业的生产、质量体系管理、医疗器械产品临床、注册上市和经营管理将近20年的经验,目前是国内某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她担任全国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骨科植入物分技委委员以及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材料先进制造分会委员。目前任逸动注册总监。
查看BP、演讲会议或联系项目
公司的创始人线上路演会议时间为11月29日周三晚上19:30,查看BP及参与会议请识别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lnrgjy/6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