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ranodBrgrac(西哈诺?德?贝热拉克,中译名《大鼻子情圣》)这部作品,原作、电影和年日生剧场舞台我都在今年看过,前不久在电影院看了Pathliv实录的年法兰西戏剧院版本。能看的我都看了,是时候为它写点什么了。
/11/4
峨影《西哈诺》的情节其实一点不复杂,甚至有很多发展光看简介会觉得不切实际,但一旦辅以具有表现力的导演和演员,它所有英雄豪气、浪漫脆弱的精彩,都能透过优美的台词淋漓尽致地散发出来。因此哪怕法兰西版本已经算是第六次看这个故事,都能算着笑点和泪点的到来,我依然会在笑点处大笑出声,因后两幕抹几把眼泪,谢幕时在内心第无数次吐槽:谁说这是喜剧的!
故事很简单,西哈诺是一位有才华和诗意,又有慷慨与热情的出色剑客。他嫉恶如仇,不攀附权贵,也不在意得罪贵族。但如此的他,却因自己生了一个比旁人大上许多的鼻子而对外貌怀有很深的自卑。他深爱着自己的表妹罗克珊——一位对“美”十分执着的美丽女子——但因着自卑而从未敢将爱说出口。当他受好友鼓励,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准备当面交予罗克珊时,对方却告诉他她爱上了刚分配到他连队的、长相英俊的克里斯蒂安。
实际上克里斯蒂安是一个十分不善言辞的男性,西哈诺担心刚烈又执着的罗克珊过于失望,而选择了为克里斯蒂安代笔给罗克珊写下一封封充满爱意的信……
整个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简单说来是“命运弄人”,而用西哈诺的话来说便是:“当我留在低处,待在阴影中时,别人却登上高处得到了那荣耀的一吻。”
电影《大鼻子情圣》()
这部作品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西哈诺的诗意,他出口成章,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说话方式自嘲自己的鼻子,友善的、优雅的、天真的、学究的,甚至皮拉姆式(注:希腊神话中的巴比伦人,善于描写爱情故事)的。日版编剧则在这一段里加了点现代特色,除去叙事诗、政治家、军队等常规风格,还在最后添了哆啦A梦和村上春树式。他甚至在和人比剑时,都能以一首即兴诗贯穿全场,在末句诗时正正刺中对手。
若是那位丹麦王子的话,“鼻子,或不是鼻子,这是个问题。”
如果是村上春树的话,“我看见了巨大的某物,这只是我的个人之见:那仿佛是脸的一部分,但又好像不是。罢了罢了,OK,我承认吧,那的确是鼻子。OK,那就是鼻子。”
——日版《西哈诺·德·贝热拉克》()
这些句子里有的是他的豪迈和骑士精神,但他的所有深情,全都给了罗克珊,大都藏在了寄往罗克珊、署名克里斯蒂安的信里了。
他的罗克珊是“造物主设置的陷阱,是花心里埋伏着爱的豆蔻香红玫瑰”,他在信里说“假如您留住我的心,就把您的借给我,因为我需要一颗心感受痛苦”……这些句子罗克珊有时会开心地念给他听,他因自己用诗俘获了心上人芳心而欣喜,又因自己无法当面说出爱意而沮丧。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剧情行至中间,深夜月光昏暗,西哈诺和克里斯蒂安在罗克珊的楼下,西哈诺躲在阴影里替克里斯蒂安对罗克珊说着无穷无尽的情话。他抓着罗克珊楼上垂下来的藤蔓,感受罗克珊的眼泪和颤抖,还有罗克珊喊出的誓言。
“我感受到了你的眼泪,你那让人眷恋的手的颤抖,正沿着这茉莉花藤蔓,传至我处。”
那一幕被演绎出来的时候,我早已无心去想为什么分辨不出声音、为什么看不清面容。这可是西哈诺唯一一次说出口的爱意——尽管仍是以克里斯蒂安的名义,尽管依然只能隐藏在黑暗里。
法兰西喜剧院版()
日生剧场版()
这部作品的角色形象同样相当鲜明。他们并不完美,就像法兰西版的访谈里曾提到,西哈诺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和剑客,但他同样自卑且脆弱。
罗克珊,因为克里斯蒂安长得好看,在没说过一句话的时候就爱上人家,却又对优美的语言有近乎偏执的热爱,从不思考为什么克里斯蒂安写信行云流水当面却张口结舌。这么乍一想她宛如一个傻白甜。但越往后看,越会发现除去美丽,她内在还有很多美好的品质,也正因如此,才会让西哈诺和克里斯蒂安都如此喜欢她。小的时候她是西哈诺唯一的女性朋友,而别的人、甚至西哈诺的母亲,都因为西哈诺丑而不愿接近她;她同样不攀附权贵,不愿因为权势而嫁给自己并不爱的子爵;她勇敢开朗,为了见深爱的人敢于穿越纷飞战火;与此同时,她还深情又忠贞。
克里斯蒂安,很容易因为从来说不出好听的话,而被认为空有一副皮囊,不过是个花瓶。但当他意识到西哈诺对罗克珊的爱,以及罗克珊实际上喜欢的是那些信的灵魂——西哈诺——的时候,他选择退出,让西哈诺去表达自己的爱意。更别说他只是对女性说不出什么好听的话来,初见怼西哈诺鼻子的时候还是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
还有面包店喜爱诗的拉格诺、西哈诺的好友勒布雷,甚至是前面都站在反面的德吉什伯爵,他们的身上都有着极强的个性,也蕴含着时代特色,有一说认为这部作品能算是17世纪法国史的缩影。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更多的并非因为读出了它蕴含了多少法国的历史和特征,或者有多少浪漫主义色彩或者戏剧价值。作为一个文学和戏剧的门外汉,我单纯地作为一名观众,从里面感受到了纯粹、无私却又矛盾的爱情——矛盾在于,西哈诺所有的爱意都以优美、直白又炽热的语句表达出来,但所有的语句,都从未冠上他的姓名(想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我差点写一句callmbyhisnam,以他的名字呼唤我笑)。连道别,也是以克里斯蒂安的名义。
他说:“再见了,我的爱人。”
日生剧场版()
这部作品被改编多次,并于多国上演。我看过的日版和法版各有千秋,演员也都很出色。法兰西喜剧院的版本,更忠于原著的五幕戏,舞美非常出色,浪漫色彩更加浓厚。战争戏里的血迹似乎都用的红色花瓣。
日本日生剧场版对白的处理上则更接地气一点,前半的喜剧效果很强,最让人惊叹的是背景音乐全由现场演奏,十分舒服。
这里附上日版片段,是第一幕里西哈诺一边念即兴诗一边决斗的情节。中文翻译过来可能不够押韵,但韵还是能通过日文听出来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糊,是因为要传高清还要各种认证超级麻烦,我就压了个糊的……还改了无数次视频名字才成功传上来……)
本来是想的把日版的字幕做出来才写推送,服务才比较到位,但是今年是做不完了……等以后做完了再单独发高清链接吧!
及,后台回复西哈诺可收获原作和电影的度盘链接。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ozhoubridge.net/gjywh/4572.html